冉意海
(貴州省道真自治縣道真中學 貴州 道真 563500)
在2014年4月,教育部頒發了《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然后要求教師注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為此,以“核心素養”為中心的教育改革慢慢開展。如何基于核心素養對學生有效的進行政治教學,是我們每位政治教師要不斷研究的工作。在本文中教師高中政治教學方式有幾點看法。
高中思想政治科目核心素養是由政治認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識、公共參與四點因素構成的。傳統教學方式比較單調,通常都是以教師講解知識為主,而且在課堂比較重視講解課本知識,即使可以引導學生的價值觀,但受傳統教學方式的作用顯得比較僵硬。但教師培養學生的政治核心素養,是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完成的,最后的目標是學生。通過教師有效的引導,無形的提升學生的政治認同。
信息技術是具備視頻、文字、圖畫、音頻等一體化的優勢,教師在課堂教學采用多媒體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文化環境,豐富學生的學習視野,使學生在無形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教師能夠采用信息技術進行多元化教育,在課堂教學中營造文化環境,根據不同的信息技術讓學生在豐富的教學方式下,無形的協助學生樹立明確的價值觀。這不但能夠改變傳統教學方式,避免簡單教學的方式,也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教師在課堂為學生播放有正能量的視頻或者微博熱點導入,通常有利于培養有素養、有理想的公民,提升學生的政治認同。
教師在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不但要重視知識引導,還要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一節好的政治課堂,需要教師要在課堂中營造教學情境,培養學生的判斷思維、法制意識和理性精神。在這個課堂教學中,教師如何進行教學設計,精心設置問題是十分重要的。
教師要科學合理的設計教學方式,可以促進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此,教師在準備教學課件時,要注重精心設計課堂提問的問題,掌控好在教學中的教學目標,依據學生學習情況,在合適的時機對學生進行提問,提出的問題要相符學生的學習基礎,教師指導學生進行思考,使學生深入挖掘問題,營造出活力的教學環境,讓學生表現自己的才能。教師設計的問題要有方向性,要注重培養學生判斷思維、理性的思維能力,增強學生的法制意識。而且教師設計的問題要接近生活、有典型性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處理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理性精神和法制意識。
學生的公共能力是要求學生愿意做、自愿的前提上,假如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出現抵觸的心理,所以公共參與沒有辦法完成。
高中思想政治課本中有著較強的理論性,有著抽象的知識,使學生沒有較強的學習興趣。為此,根據科目課本中的特征,教師最關鍵一點就是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那教師就需要精心設計課前導入,導入的方式可以決定這節課的效果,好的導入促進培養學生的政治認同、理性精神、法制意識,從而提升學生公共參與能力。例如:教師在課堂以“狼牙山五壯士”的視頻導入,會在無形中提升學生熱愛祖國和承擔責任的思想;也可以用發生在生活中的故事進行導入,讓學生通過生活事件認識到有條理的進入公共事務的方法和制度,認識到民主決策的生活經驗,增強學生溝通、合作訴求及處理問題的能力。為此,教師要做好導入,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提升學生公共參與能力提供條件。
教師在高中政治課堂中培養學生政治核心素養,教師要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這很好的體現新課程要求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教學理念。現階段,教師在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大部分教師主要還是講解為主,給學生留自主學習的時間特別少,有的都沒有。其實,講課是政治教師課堂教學中的主要教學,但是需要有度,講知識需要根據教學內容而定。例如:教師需要講解課堂導入、重難點知識部分、每節知識之間的連接,因此,教師要認清講解的知識,但是也要注重給與學生合適的思考和溝通時間,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而設計時間。
綜上所述,在高中政治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對教師如何設計教學方式,有效教學提出更高的教學標準。教師要不斷的探究和總結課堂教學過程,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需要時間,在這個教學過程中,要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通過自己的領悟也不是說我們要借助別人的教學經驗,而是要把經驗內化,在借看別人教學經驗的前提上研究適合本班級中的教學方式,然后形成適合本班級操作性強的教學方式,有效的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