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錦換
(廣東省江門臺山市培正小學 廣東 臺山 529200)
小學生由于其獨特的生理心理情況,他們更渴望得到教師的關愛和幫助,需要教師給予他們更有效的教學方式。所以,教師每天與學生接觸,要密切關注學生的學習特點、接受能力及真實需求,制定有效的語文教學方法,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快樂,感受到知識帶給他們的力量與充實。所以,教師不僅傳授給學生以運用語言的能力,也包括傳授給他們理解語言的能力。同時,要關注學生的情感需求,優化學生對語言的領悟和對閱讀的理解能力,使學生具備適應社會發展所需的自我獨立的生活能力,促進小學語文教學質量與效率。
目前從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來看,主要存在如下問題:教師不能有效掌握并滿足學生的心理及需求,加之對學生交往能力及知識滲透等方面不夠重視,這些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的提升。具體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2.1 缺乏人文情懷的語文教師。我國目前學校普遍缺乏具有溫度的師資力量,現有師資結構難以滿足學校的迫切需求。由于缺乏具有溫度的人文情懷,教師往往與學生缺乏有效的溝通,且交流十分困難,導致在教學中達到有效的教學效果。久而久之,影響教師的施教耐心,造成師生間在課堂語文教學中難以達到彼此思維的平衡,使教學產生斷層,學生無法正確、有效地吸收教學內容,嚴重影響著課堂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所以教師需要盡快提高專業知識水平及人文情懷,使自己具備成為學生心理醫生的能力,并有效對學生學習進行有效引導。
2.2 學生缺乏學習主動性積極性。部分小學生難以有效保持注意力和專注度,缺乏流暢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與他人交往過程中存在嚴重的心理障礙。所有這些原因導致學生缺乏積極有效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表現在學習上語言障礙嚴重,不能完成正常發音并且出現很多語法性錯誤,更無法完整表達自己的意愿并完整地表達閱讀中的語言情感。
3.1 轉變教學理念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由于小學生身體及心理的特殊性,需要教師精心設計教學模式,準確把握學生心理及需要,對同一個問題的解釋要重復性講解,以強化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認知。同時,教師要樹立更高更強烈的教育責任感,并以特別的耐心與細致教學促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在開展教育教學時,語文教師要善于因人施教,針對不同特點和能力的學生制定相應的教學方案,設計并靈活采用形式多樣的游戲活動及反復的交流與溝通等教學方式,對學生給予更多更細致入微的關心與呵護,增進師生間的情感交流,促進課堂教學形成溫馨輕松的教學氛圍。所以,學校要重視并加強學校的語文教師的業務培訓,提高教師對人文情懷重要性的認識并通過提高教師待遇及榮譽等方式,讓教師安心教學,不斷創新,穩定教師隊伍并促進教師隊伍的專業教學能力不斷提升。
3.2 有效利用高科技提升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善于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及多媒體等先進的教學手段,對所講授的語文課文進行精心的電子處理,使得教學內容圖文并茂、生動形象,便于學生通過視聽功能來理解和認知語文學科及文學的魅力,并快速有效地理解掌握語文教學內容。通過上述方式以有效調動起學生進一步展開并深入接受語言的愿望。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借助多媒體集視聽功能于一體的教學優勢,激發學生產生學習的本能并對語文課堂教學知識點進行自我消化,并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3.3 利用生活化教學拓寬學生學習空間。核心素養背景下,語文教學也要不斷創新,教師要善于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以對學生產生學習的共鳴和興趣,如在學生購物、看醫生時可與醫生進行有效溝通及順利交談。語文教材要緊緊圍繞課堂語文教學生活化,對語文教學的社會性進行準確定位,并精心設計并開展適合學生認知特點游戲活動,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提高其參與課堂教學的參與度,使學生在這種經過精心營造和優化的教學氛圍及教學策略教學環境中得到有效的教學。教師要注重采用整體式教學,以更符合學生的生活及體驗的方式展開教育、教學及技能訓練,使學生潛在的優勢得到有效挖掘,促進其智力與語言交流溝通技巧得到快速提高,不斷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