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衛
(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銅井中心小學 江蘇 南京 211100)
學生在閱讀中的障礙最主要的有:沒有良好的閱讀習慣、閱讀理解能力較低、閱讀過程中錯讀現象比較嚴重等。所以為了全面地提升學生的閱讀效率,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就一定要不斷地被學生清掃這些障礙,讓學生的閱讀道路可以更加順暢,從而有效地推動小學閱讀教學的高效開展。
1.1 沒有良好的閱讀習慣。小學是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重要時期,但是很多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卻沒有良好的閱讀習慣,有的學生為了快速的完成教師布置的閱讀任務,在閱讀的過程中,雖然語速很快,但是大腦卻沒有對閱讀內容進行思考,導致學生的閱讀僅僅是學生讀了出來,并沒有發揮出任何實質性的作用,還有部分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閱讀姿勢過于散漫,經常趴在自己的桌子上讀,靠在后桌的桌子上進行閱讀,在閱讀過程中搖頭晃腦等等,這些不良的閱讀行為習慣嚴重的影響到學生閱讀效率的提升。
1.2 閱讀理解能力較低。因為小學生年紀較小,思維能力也比較低,對于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都普遍偏低。有的時候在閱讀完一篇課文以后,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課文內容總結時,即使有教師的引導學生也不能快速的抓住文章的重點,這就是由于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較低,沒有充分的理解文章的內容。
1.3 錯讀現象嚴重。錯讀是現在小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比較容易出現的一個現象,學生在進行閱讀過程中經常會不自覺的加字和減字,但是要知道語文的文字具有相對的嚴謹性,如果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經常出現錯讀現象,那么就會嚴重地影響學生對閱讀內容的理解,從而嚴重的影響學生的閱讀效率。
2.1 班級里開展小組合作學習進行小組監督。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其實教師陪伴學生的時間主要在于課堂,學生課下的時間,教師就沒辦法實時的對學生進行有效地監督與管理。所以教師就可以組織班級里的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模式的閱讀,讓學生互相幫助,互相督促,以此不斷地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例如,在日常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開展“養成良好閱讀習慣,從我做起”的閱讀活動,讓班級學生以組為單位參與閱讀活動,并且讓小組之間互相監督,看哪一個小組在閱讀過程中整個小組成員閱讀姿勢和習慣最為良好,哪一個小組在閱讀過程中效率最高。通過這樣閱讀活動的開展,就可以讓學生自覺的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為學生今后的閱讀打下良好的基礎。
2.2 加強學生對閱讀內容的深度理解。要想全面地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上通過多種教學方式來引導學生對文章內容進行深度理解。在日常閱讀教學過程中,多媒體是教師比較常用的一種教學方式,而且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通過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可以把閱讀內容更加生動形象地展示給學生,有效地加強了學生對閱讀內容的掌握與理解,從而也就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推動了學生閱讀水平的提升。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部編版語文三年級上冊《大自然的聲音》一課時,教師在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深度理解時,由于小學生生活閱歷比較少,學生可能很難深度的去體會作者描寫風聲,水聲,還有動物的聲音。這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這些聲音,讓學生真實的可以聽到這些聲音,可以加強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從而有效地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推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高效開展。
2.3 加強學生的朗讀訓練。因為學生在日常閱讀過程中,如果經常出現錯讀現象,那么就會嚴重的影響學生對閱讀內容的理解,所以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加強引導學生進行朗讀訓練,不斷地提升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注意力,從而有效地改善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錯讀的現象,讓學生的閱讀水平可以得到穩定持續的提升。如在日常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朗讀、男女生對讀、小組比賽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訓練不斷地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讓小學閱讀教學可以得到更加高效的開展。例如在學習部編版語文三年級上冊《火燒云》一課時,該篇課文語言生動細膩,情趣橫生,想象豐富,意境優美是一篇培養學生觀察能力,語言能力,想象能力,審美能力的優秀課文。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閱讀時,為了加強學生對文章內容的深度體會,就可以加強學生的閱讀,在課堂上教師就可以讓男女生進行朗誦比賽,看男生組和女生組哪個組課文朗讀的最有情感,哪個組在朗讀過程中出現錯別字的幾率最小,通過這樣的引導,不僅可以讓學生充滿感情的對課文進行朗讀,讓學生能夠與作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而且還能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集中注意力,減少閱讀過程中的錯讀的現象,從而有效地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效率。
雖然在小學閱讀教學過程中會存在著很多閱讀障礙,但是辦法總要比問題多,只要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不斷地對教學方式進行創新,那么就一定能夠有效地清掃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所遇到的障礙,全面地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讓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可以得到更加高效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