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麗琴
(浙江省臺州市三門縣沙柳街道中心小學 浙江 三門 317100)
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點,要想全面地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和能力,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就需要積極的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以此全面地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讓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能夠得到更加高效的開展。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已經充分的認識到課外閱讀的重要性,但是在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時,教師通常也只是給學生布置閱讀任務,而沒有對學生進行有效地課外閱讀指導,并且也沒有對學生的閱讀效率進行檢驗,這就導致很多學生在課外閱讀過程中遇到的很多問題都得不到有效地解決,甚至有部分學生在課外就沒有積極的進行課外閱讀。其次就是由于小學生年紀較小,比較貪玩,課外閱讀僅僅是為了完成教師布置的閱讀任務,只是囫圇吞棗的把課文閱讀一遍,這樣的閱讀不僅沒有閱讀效果,長此以往還會嚴重的消磨學生對閱讀的積極性。所以在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不斷地改變自身的傳統教學觀念,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讓學生課外閱讀效率得到有效地保障,從而有效地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和能力。
2.1 充分的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在生本理念下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最重要的就是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讓學生的閱讀由被動轉化為主動,從而有效地提升課外閱讀效率。在日常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可以在閱讀課堂上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然后在給學生推薦相應的文章,讓學生在課下能夠積極主動的進行文章的閱讀,從而有效地提升學生課外閱讀的效率。例如,在學習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上冊《巨人的花園》一課時,教師在給學生講解文章內容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該篇文章的繪本來充分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讓學生能夠快速的抓住文章的重點。結束有趣的課堂閱讀學習后,教師就可以給學生推薦一些與分享相關的文章,讓學生在課下進行閱讀,因為在課堂上教師已經充分地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那么在課下學生就能積極自主地進行相關文章的閱讀,從而有效地提升學生課外閱讀的效率。
2.2 引導學生對閱讀內容進行深度思考。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時,要想全面地提高課外閱讀教學效率,教師就一定要不斷地引導學生對閱讀內容進行深度思考,從而有效地提升學生對閱讀內容的理解與掌握。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完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上冊《貓》一課時,教師在課下就可以為學生推薦幾篇相關的文章,讓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并且讓學生深度的探究一下在這幾篇文章中的貓都有哪些共同點和不同點?他們都是如何來體現貓的特征的?通過文章的閱讀對貓的認識都有哪些轉變?并且在閱讀自習課上,老師一定要對學生們的課外閱讀進行檢查,讓學生們把在課外閱讀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及時的說出來與老師及其他同學進行交流,讓學生們在閱讀過程中的疑難點,可以得到有效的解決。通過引導學生對內容進行深度探究,就可以讓學生對閱讀主體有更全面客觀的認識,從而有效地保證了學生的閱讀效率。而且通過引導學生進行深度探究,還有效地體現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有效地發揮,逐步地培養學生獨立自主學習的能力,從而有效地推動了語文課外閱讀教學的高效開展。
2.3 組織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拓展活動。要想讓學生在課外積極自主的進行閱讀知識的探索,教師也需要充分的激發學生的閱讀動力,在日常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過程中,就可以積極的組織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拓展活動,讓學生在課下能夠積極自主的對閱讀內容進行思考和探究,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課外閱讀效率。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上冊《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一課時,該篇文章主要講述了周恩來少年時代親眼目睹中國人在租界,受洋人欺凌卻無處說理的事情,從而立志要為振興中華而讀書,表現了少年周恩來的遠大政治抱負。這篇課文對于學生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意義,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完該篇課文以后就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我心目中的周恩來總理”的課外閱讀活動,讓學生在課下自行收集與周恩來相關的文章進行閱讀,并且在閱讀活動上,與其他同學分享自己閱讀的文章和讀書體會,比一比看哪個學生閱讀體會最為深刻。通過這樣活動的組織,可以有效地提升學生課外閱讀量,讓學生能夠更全面、客觀地了解到周恩來總理的成長,讓學生通過閱讀能夠學習到周恩來總理身上的優秀品質,以此來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
在生本理念下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教師一定要不斷優化課外閱讀教學策略,充分的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在課下能夠積極自主的對閱讀內容進行深度探究,從而讓課外閱讀效率能夠得到有效地保障,以此不斷地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推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高效開展,為學生今后的語文學業發展打下堅固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