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德芳
(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馬山縣周鹿鎮壇沙小學 廣西 馬山 530604)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教育改革過程中人們對現代教育技術以及多媒體的應用有了極大的改觀。小學語文教學中結合多媒體技術,是通過不斷的總結與提升之后形成的新思路,教學與現代信息技術相結合是時代發展的特色也是教學改革的必然要求。語文作為傳統的教學課程,在小學生教育體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一方面是學生人文素養能力提升的保證,另一方面也為學生的綜合發展打下基礎。將多媒體技術應用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必定能最大化的發揮多媒體技術的作用,以此來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
語文課程在小學教學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語言知識需要長期的積累,教師如果在教學中忽視了學生的基本情況,很容易出現問題。在課程中瑣碎的知識點,如果沒有系統的呈現給學生,那么學生的學習效率自然會變得很低。相關的課本知識有需要延伸的地方,教師又往往缺乏直觀的渠道,讓學生學習相關知識,這是傳統教學中教師存在的教學問題。
學生的事物認知能力還比較薄弱,在語文課堂中對教師的引導十分依賴,同時小學生在教學中,如果對學習缺乏興趣,那么很難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一味的填鴨式教學,很容易打擊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影響語文課程課堂教學質量。由于小學語文教育關系到學生將來的學習,甚至影響到全民素質的高低,所以小學語文教育教學方式亟待更新。
2.1 明確多媒體與教學內容間的聯系。對于多媒體技術的認知,許多小學語文教師都過于感性,沒有良好的教育基礎知識與多媒體操作技術。所以對于語文教師而言,儲備多媒體知識的相關技能提高現代教育手段的應用能力十分重要,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能夠結合課堂教學內容,以教學內容特點為導向,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來制作相應的課件,這是多媒體技術應用的必要條件。
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部編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烏鴉喝水》一課中,利用多媒體設備,可以先尋找烏鴉喝水的相關視頻,在課程開始之前為學生播放,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烏鴉喝水大致經過了三個階段,先是看到喝不到的水瓶,然后是撿石子,最后是成功喝水,那多媒體技術應用的過程中,應當著重關注喝水事件的進程。在制作視頻時,再配上課本中相應的句子朗讀,通過視覺與聽覺的結合,能夠大大的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
2.2 通過多媒體技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興趣決定著課堂教學效果,也影響著課堂的教學進展,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在運用多媒體技術時,考慮到課件制作的趣味性,以及多媒體技術使用的時機。多媒體本身是可以給學生帶來視覺聽覺等感官的沖擊,對延伸知識能起到非常大的幫助,對學生興趣的激發也是十分有利的,通過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的參與度,最終實現教學質量的提升。
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部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難忘的潑水節》一課中,課文重點描述了1961年的潑水節,周總理與傣族人民一同過節的情景,文章中對劃船,對人物穿著以及潑水的方式都有較詳細的描寫,體現了潑水節的愉悅與難忘。小學生處于認知能力培養的關鍵階段,對許多新鮮事物都充滿了求知欲望,教材中單調的圖片顯然不能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利用多媒體技術尋找潑水節相關的視頻,可以讓學生直觀的感受到潑水節的快樂,體會到民族習俗的豐富多彩,學生在觀看視頻時,視覺與聽覺都在接收信息,同時潑水節的氛圍能夠引起學生的注意,能夠讓學生產生學習興趣。
2.3 引導學生利用多媒體自主學習。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電腦已經走入了千家萬戶,充分的利用多媒體技術,用電腦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也是多媒體技術應用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課堂教學有著一定的局限性,課時以及教學內容都受到了一定的時間限制,然后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因此應當引導學生利用多媒體進行自主學習。
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部編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猜字謎》一課,除了課本上體現的字謎之外,還應引導學生在課余時間利用多媒體尋找相關的字謎練習,以此來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擁有更加豐富的知識儲備。在與學生家長之間進行有效溝通,讓家長起到監督作用,幫助學生建立起多媒體自主學習的能力。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用多媒體技術仍需要不斷的探索與完善,教師應認識到當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現狀,通過多媒體技術與教學內容之間的聯系,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引導學生利用多媒體自主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