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 帥
(金華職業技術學院 浙江 金華 321000)
隨著時代的變化與發展,創新創業教育得到了較大的發展,受到了廣大師生的推崇。那么在今后的教育過程中,高職院校需要創新自己的人才培養機制,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創新創業環境,并提高學生對創新創業教育的認識。如此,便能夠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為社會培養出一批應用型人才。
1.1 對創新創業教育的認知不夠全面。當前,在一些高職院校中,廣大師生對創新創業的教育尚不夠全面,部分師生認為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其主要目的在于就業,這種看法較為片面,并沒有理解創新創業教育的本質。通常而言,在畢業之后,高職院校的學生有以下幾種選擇:(1)專升本、(2)社會就業、(3)自主創業。在這之中,大多數學生會選擇社會就業,而少數學生會自主創業。有一些學生認為學校開設創業教育課程沒有太大意義,他們認為只要自己學好了專業方面的知識,今后的就業不會有太大的問題[1]。事實上,隨著時代的發展,大學生創業的人數逐漸增多,已經成為一種趨勢。另外,開展創新創業教育主要在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增強他們的實踐操作能力,而并不僅僅是讓學生就業或者創業。
1.2 師資隊伍水平亟待提升。在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過程中,師資隊伍的水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當前,一些學高職院校主要通過開辦大學生創業中心、開展創業訓練計劃等方式,來實現創新創業教育,以達到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這一目的。但是,在大學生創業中心,大多數教師都是從學校學科中調派過來的,他們雖然具有專業的知識,但是卻缺乏創業經驗,所以難以將自己的專業教學與創業課程有機的聯系在一起。如此一來,學生就難以得到專業的創新創業指導,不利于其創新創業能力的提升。
1.3 缺乏實踐平臺。要想培養應用型人才,高職院校需要為學生創造相應的實踐平臺。但是,由于缺乏教育資金,導致實踐基地缺乏完善硬件設施,缺乏相應的實踐操作平臺。如此一來,便很難對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進行培養。此外,我國大多數高職院校都存在著實踐基地功能單一的問題,也就是停留在校內實踐環節上。學生主要根據學生的指令來進行實踐操作,難以達到自主學習的效果。雖然有一些高職院校實現了校企合作,但是其辦學的層次不夠深入,這也不利于高職院校應用型人才的培養。
2.1 創造一個良好的創新創業氛圍。首先,高職院校要鼓勵教師進入企業進行掛職鍛煉,并且鼓勵他們利用自己的資源進行自主創業,以提升他們的創新創業意識。由此來帶動廣大學生,從而形成一個師生聯合創業的局面,這樣能夠提升學生對創新創業教育的認識。其次,加強校企合作,并實現深層次的合作,邀請企業家進入到課堂之中,由他們向學生講述自己的創業經驗以及創業故事,這有助于理論與實踐的相融合。在這個過程中,可以鼓勵學校師生參與到省級或者國家級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之中,并且加大資金支持力度,以提高廣大師生的創業積極性。如此一來,就能夠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創新創業氛圍。
2.2 對實訓基地建設予以完善。在今后的教育過程中,要鼓勵學生參與到校內實踐教學中,可以通過網上實驗室,來讓學生進行自主仿真模擬訓練,以提升他們的實踐操作能力。為此,高職院校應當建立一個完善的創業實踐課程體系,并且以學生的專業需求為機具,對當前的創業實踐課程進行相應的調整,以提高課程的專業針對性[2]。另外,高職院校要加強校企合作,充分發揮其示范作用,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法來實現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1)開展學徒制試點、(2)實行“訂單式”培養。如此,便能夠滿足企業對專業應用型人才的需求,還能夠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
2.3 鼓勵學生參加創新創業競賽。在今后的教育過程中,要組織學生參與到各類創新創業競賽之中,如大學生課外設計大賽、“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等活動[3]。如此一來,通過參與到活動之中,學生就能夠將自己的所學用于實踐之中,能夠提升的創新創業能力,并且有助于他們團隊合作意識的提升。另外,教師通過對學生的指導,也有助于教師的專業知識轉化,能夠提升他們的創新創業能力,這樣就為學校培養出一批應用型教師隊伍,為后期的創新創業教育做好鋪墊。
綜上,在今后的發展過程中,高職院校需要重視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要將創新創業教育在全校范圍內推廣,這樣不僅能夠改變學生的就業觀念,還能夠實現對學生全面素質的培養,使他們更好的適應到競爭日漸激烈的社會之中。而要想實現這一點,學校需要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創新創業氛圍;需要對實訓基地建設予以完善;并鼓勵學生參加創新創業競賽之中。如此一來,就能夠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為社會輸送更多的應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