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 婷
《顏氏家訓》是我國南北朝時期著名學者顏之推的著作,享有“古今家訓,以此為祖”的美譽。顏之推祖籍瑯琊臨沂,世居健康,生于官僚家庭,世傳儒業。通行本分為七卷,共二十篇,涉及教子、兄弟、后娶、治家、風操、慕賢、勉學、文章、名實、涉務、省事、止足、誡兵、養生、歸心、書證、音辭、雜藝、終制。作為中華傳統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傳統家風,傳承“孝親”“友善”“誠實”“敬業”等優秀傳統家風,對新時期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優化社會風氣具有重要的作用,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多次談到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強調“家庭的前途命運同國家和民族的前途的作用”。
在顏氏家訓的風操篇中,顏之推引經據典,告知子孫,為長輩清掃穢物時應該怎么樣使用簸箕、掃帚,進餐時怎么使用碗筷,怎樣侍奉長輩盥洗,怎樣持燭照明等,這些禮儀規范耳濡目染,就會形成習慣,養成孝順父輩的孝親之風?,F代父母沒有從小對子女進行這樣的孝親教育,處處溺愛,導致把孩子養成了白眼狼的啃老一族,才為時已晚。
在顏家訓的誡兵偏重,顏之推從祖先中列舉本族中因為從武戰爭而取禍的例子,認為世習儒雅,恪守士大夫之風才可以保全門戶,說的就是不主動與別人動武,對人儒雅方可避免霍亂,“孔子力翹門關,不以力聞,此圣證也?!爆F在社會強調以和為貴,在做人處事方面和氣生財,家和萬事興說的就是為人處事要友善,不要睚眥必報。
在顏氏家訓的“名實”篇中,顏之推從現實生活出發,強調為人處世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認為好的名聲是靠自己“德藝周厚”、“修身慎行”而取得的,利用卑俗的手段沽名釣譽取得的虛名,最后也將成為別人的笑柄,“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竊名,“立名者,修身慎行,懼榮冠之不顯,非所以讓名也,竊明著,厚貌深奸,干浮華之虛稱,非所以得名也”,顏之推還列舉了很多的事例來證明只有誠實,表里如一的人才能得到別人真正的賞識與敬重?,F在大學生中有不少考試作弊、貸款不誠信,這都是不知“誠實”為何物,成大事者先做人再做事,做事務必誠實,不要貪圖眼前的利益而做了欺騙之事。
在顏氏家訓的“涉務”篇中,顏之推強調涉務及專心致力于世務,“士君子之處世,貴能有益于物耳,不徒高談虛論,左琴右書,以費人君祿位也”批評了那些整日高談闊論,“不知幾月當下,幾月當收”于國家毫無用處的貴族子弟,認為不論哪一種事物,都必須做到精通,才能有益于國家,有益于自身,同時他指出國家使用人才不外乎“朝廷之臣、文史之臣、軍旅之臣、藩屏之臣、使命之臣、興造之臣”任何人都必須精通自己的業務,做到處理實際事物非常熟悉,不養尊處優才可以興家興國。現在都是推行大國“工匠”精神,在這個浮躁的社會,確實需要能靜下心來做一些實實在在的事,將大國制造變成大國創造,打響更多的中國自主品牌與精工制造。
在儒家“修齊治平”的傳統意識形態中只有做到家庭和諧,治國平天下才有堅實的基礎,家風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伴隨著久遠的中華文明延續了幾千年時間。然而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多元文化的撞擊,使得當今中國人尤其是年輕一代的家庭觀念淡薄,傳統的家風文化也被快節奏的生活悄然忘卻。
在顏氏家訓中的教子篇中,他強調為人父母的道德內容,父母應該教會孩子“當及嬰稚,識人顏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誨,使為則為,使止則止。強調對于孩子的教育不可以過分溺愛,對于子女的行為進行適當的引導和教育,告知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這樣等到孩子大了之后就不必對他們使用苔杖懲罰了。如果小的時候只是一味的縱容溺愛,那大了之后”傲慢已習,方復制之,捶撻至死而無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長,終為敗德。所以顏之推從一開始就強調道德教育對于塑造健全人格的重要作用。
家風是家庭文化素養的聚合,是社會文明的縮影,是國家精神的代表,家風所蘊含修身、齊家、治國等方方面面的內容,對于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傳播社會正能量,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在顏氏家訓的兄弟篇中,他強調兄弟的相處之道,兄弟之間的友愛對于治家來說十分重要,弟弟要像侍奉父親那樣對待兄長,兄長像對待兒子那樣對待弟弟,“自茲以往,至于九族,皆本于三親焉,故于人倫為重者也,不可不篤”說的就是三親是人倫關系中最為重要的部分,不可不加以重視。在后娶篇中,他剖析了種種離異或者喪偶之后的再婚嫁產生的問題,分析得當,道理透徹,在妻子死后,丈夫再娶的問題上,一定要慎重,防止“異性寵則父母被怨,繼親虐則兄弟為仇,家有此者,皆門戶之禍也”,同時在子女的婚姻問題上他體現了當時是大夫身上所存有的傲氣,他反對攀附權貴,要求子孫在婚娶上要選擇家世清白,不可以貪圖榮華富貴招來不孝夫婿、媳婦。
顏之推在治家中闡述了治理家庭的理論,家庭關系中的上行下效,風是一個家庭或家族的核心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的集中體現。儒家倡導“修身,持家,治國,平天下”,并提出“仁”“義”“禮”“智”“信”等道德標準。顏之推認為愛是相互的,做父母想要兒女孝順就要對兒女關愛,做兄長想要自己的弟弟敬愛自己就要愛護他們,夫妻想要恩愛,丈夫就要尊重妻子,他認為治理家庭如何治國一樣,要賞罰分明,國有國法,家有家法,這樣才能穩定發展壯大,同時要勤儉持家,寬嚴有度,從小事抓起,不可松懈。
顏之推發現好多士大夫階層的子弟憑借關系可以當官,造成很多士大夫家庭不重視教育,為了避免顏氏子弟不學無術,他在教子篇中重視兒童的早期教育,強調胎教和早教,從“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懷子三月,出居別宮,目不邪視,耳不妄聽,音聲滋味,以禮節之”可以看出胎教的重要性,胎教中環境和音樂的重要性,這就是耳濡目染,言傳身教的作用,同時顏之推在勉學偏重非常注重早期教育,“人生小幼,精神專利,長成已后,思想散逸,固須早教,勿失機也”說的是孩子在小的時候記憶力好,專注力強,長大后容易分賽注意力,所以不可以錯失早教良機?!拔崞邭q時,誦《靈光殿賦》,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猶不遺忘,二十之外,所誦經書,一月廢置,便至荒蕪矣?!闭f的就是幼學如切,及早的教育可以達到耳濡目染,習慣成自然。
顏之推在序致,開篇之首就闡明了自己寫《顏氏家訓》的目的是為了將自己的經驗總結出來,傳給后世子孫,整頓門風,并對子孫后人有所幫助,他結合自己的身世現身說法,希望自己的子孫能夠從自己所犯的一些錯誤中得到啟示,所有把平素所立向,寫成了二十篇《家訓》,以此作為子孫的后車之鑒。“追思平昔之指,銘肌鏤骨,非徒古書之誡,經目過耳也,故留此二十篇,以為汝曹后車耳”。端蒙養、重家教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立家訓、立家譜教育后代子孫在中國已有三年多年的歷史。
在新的歷史大環境下,從傳統家風中挖掘、吸收有價值的內容,構建屬于當代社會的文化范疇,形成有中國特色的并兼具現代意義的優良家風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提成家文化的背景下,我們要從古代家訓中吸取優良的家風,在做人、做事、寫文章,治家、治國等方面時刻提醒和鞭策自己,勤奮學習,敬業工作,踏實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