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江
從以往有關課堂教學評價的研究成果看,很多研究者非常重視課堂教學評價理論的研究,還有一部分對于評價體系的建構過程進行研究,其中以班級靜態性評價的研究較為普遍。對班級靜態性評價研究多停留在理論層面,直接為小學教學服務的實用性不大,有待在教學探索中進一步深入研究,而且實用性的信息技術課堂評價模式的探索注定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過程。對于評價的普遍性與局部性相背離的問題;有教學過程沒有實質性的評價、重視了結果輕視了評價過程、忽視了知識的應用能力缺失;籠統的評價并未真正激勵到每一位學生的原動力。傳統的教學評價注重對教學效能的考核與鑒定,把學生的考試成績和升學率當作主要指標,這種傳統的評價模式不利于培養創新和應用性人才。如何客觀地評價每一位學生的學習動態,在已有的評價指標體系中,欠缺具體細化到信息技術課堂成員和信息技術課堂的綜合評價指標。如何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基礎上,找到較好的涉及信息技術課堂成員的評價方法,同時能夠促進學生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的學習效果?在多年教學探索中發現“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評價能全面照顧到大部分學生的情面,特別是要注重關注后進生的問題。注重激勵信息技術課堂內的“后進生”投入到學習交流當中去?為了能對信息技術課堂教學進行全面評價,初選指標通過建立學校網絡評價采集平臺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動態跟蹤,進而創建課堂評價表,對自己所在信息技術課堂的合作學習情況和教學情況做出及時評價。從網絡問卷收集評價數據并結合實際教學過程中的課堂觀察評價構成樣本數據庫。數據庫中事實上存在大量的評價指標,從而加大了評價的工作量,降低了評價的精準性?!靶畔⒓夹g課堂”教學在多學科教學中大量使用。
創建微信,QQ群網絡數據平臺,該平臺只是對教學評價起到一種杠桿作用,推動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發展,對信息技術課堂課堂教學起到引領輻射作用。微信和QQ群作為一個網絡資源的傳播者,其在學習中的作用類似于“中介公司”。雖然它不能夠改善和優化學習資源,但是他能通過學生集團化的使用體驗,方便的交流平臺,能為學生提供了較多的資源選擇。信息化是有效教學的新手段,在教學中把微信和QQ群等新事物引入課堂,關鍵還是在于疏通,要把微信群和QQ群看作是一種學習工具,從而增加學生的學習廣度與深度。比如開展實驗課,傳統的方式是信息技術課堂實驗獲取感性認識,或者給予角色扮演,但教學新方法可以讓學生用智能手機將實驗的內容錄制下來,然后將實驗上傳到班級的QQ群里,所有人都可以反復查看,共同“找茬”,學生就覺得很“好玩”。還有教學中最常見的講評試卷,傳統的方式是教師一節課的講解、學生聽,而網絡時代,學生可以利用QQ群、微信群等在家學習,在網上按信息技術課堂分工研究學習,搜索類似題型和易錯點,學生自己講評,將課堂延伸到課外。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評價中融入數字化信息,豐富教學資源,結合教學第一線的教學實踐與經驗,使數字化教學資源成為有用的價值資源。
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研究中發現,有部分學生經常以被動性學習為主,學習懶惰其實是一種不主動學習,不思進取、缺少時間觀念、缺少責任心、不主動提問與發言。在學習新知識、探索知識的過程中總是顯得懶洋洋的、不認真完成作業、不及時溫習功課、信息技術課堂合作交流反應遲鈍,學習拖三拉四現象明顯。由此產生的被動性學習狀態我認為是一種“習慣性學習懶惰”,長此以往將會導致“習慣性愚蠢”。在信息技術課堂學習中失敗的組員并不一定很愚蠢,但是他們往往面對學習反應遲鈍、不思進取,信心不足、毅力不堅強,正是因為他們擁有這些不良的學習習慣,阻礙了他們繼續邁向成功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