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毛角
(青海省澤庫縣第二民族中學 青海 澤庫 811400)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課堂教學活動中重要因素之一。每一位學生既是一片有待挖掘的教育教學資源,又是這片教育教學資源的擁有者和開發者。因此,我們應該整體考慮知識與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學過程與教學方法的綜合,使學生的學習成為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變“被動”為“自主”,變“單向”為“合作”,變“接受”為“探究”。學生只有對某件事情產生了好奇心,有了興趣,才會自覺思考,才會主動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并且才會感到樂在其中,精力也會高度集中,才能充分地發揮自身的聰明才智,有所創新。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教學情境,渲染教學氣氛,能夠有效地引導學生的興趣,啟發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掌握和理解。
課堂教學成功的根本是突破重難點,而這關鍵在于教師應吃透教材,跟文本進行對話。多媒體技術的有效整合能夠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有效地突破教材的難點和重點內容,通過其特別的形式和獨特的效果刺激學生的聽覺與視覺,強化學生的學習效果,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例如,教師在教授學生《背影》這一篇課文的時候,因為社會的快速發展和變化,要求很多“小皇帝”理解父子間的深沉感情比較困難。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以標題作為視角,以課文當中幾處描寫父親背影作為關鍵,讓學生感受父親買橘子時候的場景。為了使學生的理解更加深刻,教師制作Flash動畫課件,以使學生重復地觀看和比較父親幾次爬上月臺的場景。因為學生對動畫十分感興趣,所以更加認真,如此學生就能夠自然而然地明白了作者對父親愛的體恤以及父親對作者的愛。也恰恰是貼近學情應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才能夠使教學過程變得更加生動而高效。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受到教材篇幅以及學生自身認知基礎的限制,許多教學內容無法完全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面對這種情況,教師如果還是用空洞的講解、說教方式,必然是無法完成教學任務、提高教學質量的。此時,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可以突破教學空間以及時間的限制,將教學所需要的信息直觀形象地展現在課堂之上,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完成教學任務、增加教學信息容量。教學朱自清的《春》,大家一致認為這是一篇意境非常美的文章,但是在教學中,絕大多數學生對其缺乏深刻的直觀感知,這時,教師在教學中的語言理解得再深刻、講述得再精彩,可能學生還是難以引起情感上的共鳴。上課教師可先放一段有關春天風光的錄像帶,花塢春曉、桃紅李白等春景激起學生對春天的喜愛之情,加之放上一曲《春天在哪里》的錄音,創造意境,讓學生增強對文中所描繪美景春草圖、春花圖等有直觀感知,產生思想上的共鳴時,使學生在美妙的樂曲聲中自然進入對課文的理解和學習,這對于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就會產生較大的輔助作用。
事實上,多媒體教學的格式化、程序化的特點,使整個課堂只能按照教師設計的程序按部就班地進行,每篇課文也是由教師分割成若干支離的板塊作定式的學習,學生只能被動接受,課堂氣氛難現百家爭鳴的生動場面。在語文多媒體課堂教學下,語文課已由教師肢解成圖片、文字等形式。這些圖片,文字在演示中往往一閃而過,學生缺乏思考、消化,造成印象不深、理解不透、記憶不牢。同時,多媒體教學埋沒了教師的個性特長。如若課堂教學環節中,教師完全依托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內容展開,則將導致教學形成同質化傾向,使教師的教學風格以及個人專長無法在教學活動中得以彰顯,而教師的課堂組織能力、自身的教法、教態等專長,因對多媒體技術的過于倚重,而無從發揮。教學模式的更新,并非意味著對傳統教學的完全摒棄,在傳統教學中,教師能夠藉由自身淵博的知識、聲情并茂的講解讓學生陶醉其中。因此。教師在掌握現代化教學藝術的同時,千萬不能忽視自身綜合素質的提高。只有做到現代技術與傳統教學方式相結合,教學才能相得益彰,達到優勢互補。
需要指出的是,雖然依托現代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能夠給予學生全新的感官體驗,使其學習興趣提升,然而必須看到多媒體技術在教學應用中也會出現一些不足,諸如過于依賴多媒體技術則會導致教師的自身講解能力與課堂掌控能力下降,同時多媒體技術中的視頻資料如若遴選不當,也會導致課堂失序,背離了原本的教學目的。有鑒于前述情形的存在,初中語文教師在語文課程教學活動中應正確使用多媒體技術,應意識到多媒體技術僅僅是教學輔助手段,避免陷入為了使用多媒體而使用的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