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晨 劉冰 成都體育學院
武術作為中華民族歷經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而形成的一項寶貴文化遺產,凝聚了各族人民的高度智慧,并具有其獨特的健身防身機理和濃厚的地域文化特色。回族,作為我國56個民族之一,在形成及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學習和吸收這一傳統文化瑰寶并做出了積極貢獻?;刈逦湫g中的拳術、格斗技巧以及技擊方法都對我國的傳統武術有著巨大的影響。
清人郝遇才《回回》一書記載:回回不僅能吃苦,更有尚武之風,善騎射、精狩獵,槍法、刀法均極精準。老少男子皆有此風,且多善拳術[1]。據眾多學者研究表明,回回民族作為一個外來遷入民族,并非本土民族。且對于其他民族來說,形成較晚。從民族學方面對回族的界定,到明朝中期,回回人才最終形成了民族共同體,作為一個獨立的民族登上了中國歷史的舞臺。到了清代,統治階級推行制回的民族政策?;刈迦嗣裨馐艿角宄钠缫?、壓迫以及血腥的屠殺。逐漸意識到,需要強健的體魄。由上可知,正是由于這種特殊的歷史條件,造就了回族人民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的習武,尚武精神。
回族武術有著悠久的歷史。乾隆皇帝曾說:“中土回人,性多拳勇,哈其大族,每出將種?!盵2]回族武術作為中國社會回族社群的重要文化內容之一,隨著社會的逐漸的發展變化,回族社群的變遷與更替以及回族人口大范圍的流動,都對回族武術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影響。簡而言之,回族武術也因其而發生動態的演變。
回族武術內容豐富多樣,門派較多,分布較廣。具有鮮明代表性的回族拳法有:查拳、八極拳、教門彈腿、馬家軟功、回族踏腳、回回十八肘、湯瓶七式拳、心意六合拳等。具有鮮明代表性的回族器械有:查刀、查槍、何家棍、張家槍、阿里劍、五虎群羊棍、九節鞭、七星錘、鞭桿等。
除開拳路和器械,回族武術家也是人才濟濟。以“北方八門拳術之師祖”而著稱的滄州武術大師吳鐘。西北各族傳統武術愛好者所共同尊奉的武術先賢常燕山,人稱常巴巴?!按蟮锻跷濉蓖跽x。武術大師王子平、馬鳳圖、王效榮等老前輩。
回族民間傳統武術呈現出在本民族中流傳延續的特點,門規森嚴,形式保守。使得許多民間傳統武術愛好者望而卻步,造成傳承人單一化。文化的傳承始終是要靠年青一代所承擔,但民間傳統武術在舶來品的影響下,逐漸淡出年輕人的視線。
自1953年天津民族形式運動會之后,“國術”體系備棄置以來,武術隨著重視體育觀賞性的提出,運用西方體育的競賽規則,逐步向藝術體操化方向發展,形成了單一套路表演形式,由此便衍生出“競技武術”?!案偧嘉湫g”花枝招展,風格形式單一,同時“競技武術”與民間傳統武術背道而馳。
留一手現象并不僅僅存在于傳統武術之中,因為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導致在傳承上的認識不成熟,為了防止家傳秘籍遭到竊取,都會在傳授的過程中保留最為精華的部分。如此以往,代代流傳,保守思想代代生根,武學之精華也隨之逐漸流失。時至今日,傳統武術的傳承受社會利益,經濟利益的影響,在傳承過程中仍然存在這一弊端。例如曾在民間廣為流傳的獨具回族特色的“回回十八肘”,在傳承人居奎離逝后再無流傳痕跡。
保護與傳承回族民間傳統武術,需要用多文化多層次和多方法的價值觀使回族武術盡快擺脫封建狹隘的發展方式。
回族武術作為傳統武術中重要的分支,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瑰寶。因此,需由政府主導,將其作為公共服務加以保護。第一,應設立挖掘和整理回族民間武術的相關機構,組建相應專家隊伍,制定具有科學性、可操作性強的整理方案。在原有法律的基礎之上,制定完整體系的具有相應針對性的相關法律法規。第二,堅持走立足保護,合理開發的可持續發展道路。運用各種方式進行適度開發。
傳統武術是廣大人民在其漫長的歷史長河之中,所創造出的文化智慧結晶,其保護與發展離不開社會群眾的積極參與。政府應擴大媒體宣傳力度并發揮宣傳引導作用。利用網絡傳媒、廣播電視等開展宣傳工作,組織表演、講座、武術比賽等大眾活動,加深群眾對回族民間傳統武術的了解。
傳承人是其傳統武術文化的核心載體,是其靈魂之所在?;刈迕耖g傳統武術的保護與傳承,要踐行“以人為本”的基本原則,重點保護及扶持回族武術傳承人,實現精準性保護。充分推行數字化保護措施,運用錄音、錄像、文字等數字化系統進行技術形式保存、傳播傳承人的武術精華,實現現代化的全方位數字系統化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