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建和
(秦安縣五營學區何洼小學,甘肅 秦安741600)
1.近年來,隨著農村父母離鄉進城打工人數的增多,邊遠山區農村學校的學生數量持續減少,大多數學校呈現小班額的狀態。班額人數大多不足兩位數,甚至出現一班一人或一人一校的情況。就秦安縣五營學區而言,2006年全學區小學學生總數6500人左右,而2018年只剩1200人左右;全學區23所學校,班額人數低于15人的學校有16所,班額人數低于10人的學校有12所;人數是1-2人的班級不少于13個。
2.對于農村留守兒童來說,最大的快樂,莫過于守在父母的身邊。由于留守兒童無法享受父母的關注和呵護,在情感、生活、學習乃至人格方面都容易出現諸多問題。通過調查,秦安縣五營學區在校學生85%以上是留守兒童,由于父母長時間不在身邊,孩子缺少關愛和呵護,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主要原因還是學生在家的監護人(爺爺、奶奶)大多都不能勝任輔導學生學習的任務,也就是說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不能有效配合,甚至脫節,造成學生缺乏信心和學習的動力,學習目的性不明確,學習習慣差,貪玩、厭學,缺乏克服困難的毅力,因此學習成績大多較差。
3.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兒童過早過多涉足社會的各個方面,但由于其天真幼小,無法正確處理來自社會各方面紛繁復雜的社會信息與狀況,分不清是非曲折。因此,他們把一些與社會和道德格格不入的東西當作時髦去追求,當作偶像去崇拜去效仿,把黑的當成白的,把對的當成錯的,進而使他們在自己心理發展上存在大量的不健康的甚至是錯誤的東西,存在許多的困惑與問題。
1.激發數學學習濃厚興趣。華羅庚曾說:“數學本身來說,是壯麗多彩、千姿百態、引人入勝的。”沒有興趣也就沒有學習的主動性,也就無法源源不斷地給予學生探究知識的動力。小學生好奇心較強,對于那些自己不知道的事物有強烈的探究欲望。農村小學生一般都比較頑皮淘氣、活潑好動,他們大多喜歡無拘無束地玩耍,而對于比較難的數學學科則興趣不足。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我認為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注意在教學導入階段就激發學生思考的興趣,有效引發學生興奮點,那么學生就不會在課堂上昏昏欲睡、東張西望,而是跟隨教師的引導,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數學學習過程中,從而逐漸改變數學教學低效的局面,為農村小學生數學學習奠定良好基礎。
2.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小學生學習成績提升的重要保障。由于種種原因,農村小學生數學基礎普遍較差,數學思維能力沒有得到有效培養,而且學習習慣較差,不會主動學習,基本上是老師留多少作業學生就應付多少,而不會查漏補缺,積極自主參與學習活動。數學教師應從學生日常學習行為入手,包括數學學習時間、作業完成質量、書寫整潔規范程度等,做好合理引導和有效糾正,從課前預習、課上表現、課后訓練等多個角度進行規范,促使小學生由外而內地改正以往作業馬虎應付了事、抄襲作業,甚至不完成作業等不良習慣,并且及時獲得學生在家完成作業的具體表現,與家長進行積極交流,從而形成一種約束合力。數學教師應對學生的作業情況進行面批,嚴格把關,耐心講解,促使學生逐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課堂教學模式的轉變。原有的課堂形式已不再適應現有的小班教學。課堂的組織、學生參與活動的形式都有了新變化。就一兩個人或三五個人如何進行課堂教學?我認為應進行“圓桌會議式”教學形式,就是老師和學生面對面坐在一張桌子上,學生和老師一起學,就學生碰到的所有問題一個一個解決。將原來的“老師講,學生聽;老師問,學生答”變為“學生學,老師參與;學生問,老師解決”,一對一,精準教育。從而使教學效果最大化,學習效率最高化,真正實現高效課堂。
4.教師角色要發生轉化。“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但現有的小班教學讓老師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他也必須是學生學習的陪伴者,和學生一起參與到學習的讀、寫、畫、算的過程中,成為學生課堂學習的伙伴,下課游戲的玩伴,生活中的知心朋友。教師必須選擇與學生一起成長,用“春風化雨”的方式,潛移默化地改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消除學習的自卑性,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讓其樂于探究數學知識,積極進取,獲得優秀的成績。
總之,在小學階段,面對大多數在校學生都是留守兒童的農村教學,老師必須要付出更多的愛心,必須結合小學生特點,不斷思考先進的數學教學理念,探索有效的數學教學方法,并且持之以恒,從而逐漸提升農村數學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