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玉寶
新時代呼喚新的教育。義務教育作為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必然要與新的時代要求相適應。今年7月,黨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個以中共中央、國務院名義印發的聚焦新時代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綱領性文件,也是加快推動我國義務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動員令。
當前,我省義務教育發展應按照《意見》要求,將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提出的“六個下功夫”融入教育全過程、各環節,構建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的教育體系,推進素質教育,充分發揮課堂主陣地作用,在教育觀念、教學手段及管理方式創新上下功夫,立足區域實際,落實“縣級政府為主管理責任”的職責,以縣區為實施單元,提升自我發展的內驅力,走質量均衡的發展道路。
要立足縣區區域實際,堅持協同改革,助力義務教育內涵發展。《意見》就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和義務教育工作重中之重地位,對黨委、政府、家庭、社會等各方面提出了要求,進一步明確了省市政府統籌和縣級政府為主管理責任。各縣區要綜合施策,主動發力,統籌協調支持,逐步構建政府、家庭、學校、社會聯動的家庭教育工作體系,積極打造百姓家門口的好學校,構建讓教師靜心從教、校長靜心辦學的良好教育生態。教育部門要擔當主責,在招生考試、質量監測等關鍵領域改革,為提高教育質量創造條件。
要立足縣區區域實際,精準分析定位,確立科學的質量觀。長期以來,“唯分數論”現象充斥著校園。家長、社會以高考為導向束縛了教育的發展,忽略了學生個性化需求和全面發展。要提升義務教育的質量首先要精準分析區域實際,多措并舉,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要堅持立德樹人,“五育”并舉,把培養擁護中國共產黨、擁護社會主義、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堅持德育為先,強化學科育人和實踐育人功能,注重學生能力培養,把知識學習和實際活動相結合,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相統一,樹立培養具有時代意識、理想信念、扎實學識、創新思維、奉獻精神的人才質量觀。
要立足縣區區域實際,建構科學的評價機制。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建構全面客觀的評價系統。從對學業質量的關注延伸至社會責任、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審美情趣、實踐創新等核心素養的綜合評價,建立與區域實際相匹配的學生課業負擔監測和公告制度。積極探索過程性評價與綜合素質評價的實施路徑與方法,強化體育鍛煉,增強美育熏陶,加強勞動教育,通過全方位、多維度測量評價學校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要基于問題,立足區域實際,在教師隊伍建設上有新舉措。進一步優化教師隊伍結構,充分發揮縣區區域內教師培訓的自主權,按需培訓,補齊教師結構性缺編的短板,實現教師從勝任一個學科教學到“一專多能”的轉變,確保農村“小微”學校也能開齊開足國家課程。如張掖市甘州區“行政+學會+基地”的教師培養培訓模式,著力破解農村“小微”學校學科及專業教師缺編的難題,高效解決鄉村學校教師在總量和結構方面的突出問題,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
要立足區域實際,精準分析定位,積極推進課改行動。課堂教學問題是區域內存在的普遍問題,但在不同學校、不同學科(課程)、不同學段表現不一。各縣區要基于標準,基于數據,全面診斷,發現問題,找準課改方向。積極推進以問題設計為關鍵、自主學習為基礎、探究合作為核心、展示交流為特征的新的教學方式。堅持以生、以學、以發展為本的課改理念,構建尊重、關懷、發現、探究的課堂文化;優化教學策略,全面減輕學生課業負擔,適當使用開放性作業,提升學生創新思維、邏輯思維能力和綜合表達能力。有效改進教與學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的方式和策略,整體推動課堂建設。要充分發揮教科研團隊的專業引領和指導作用,著力促進教研的轉型和教育科研成果的轉化。以新型課堂促進每個學生自主快樂地學習,主動活潑地發展。
要立足區域實際,精準分析定位,加強課程建設。在全面實施國家課程的基礎上,探索新基礎、新課程和新技術相融合的新型課堂特質,積極建設立足于區域實際的滿足學生需求的區、校兩級課程體系。校本課程的教學要凸顯學生個性化的需求和校本化條件,進行差異化教學和個別化指導,讓每一個孩子找到適合自己的課程,實現學生個性化發展。
提升義務教育質量,時不我待,當砥礪前行。要全面提升義務教學質量,就要以縣區為基本實施單位,落實縣級政府為主管理責任,充分發揮區域優勢,多措并舉,才能從根本上實現教育質量的大面積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