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世明
(浙江省溫州市第二十二中學 浙江 溫州 325000)
高中數學一直以來都是高中教育課程的重要學科,對培養高中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幫助極大,而且,創新思維也是高中生素質評價中的重要部分,因此,以高中數學教學來培養高中生的創新能力十分重要。雖然我國目前已經開始重視對高中生的創新能力培養,但在具體的教學實施方面,仍存在許多問題。
當今社會的不斷進步發展都離不開數學理論的基礎支撐,可以說,正是因為有了數學,才有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以此,高中數學的教學成效,將直接關系到未來幾十年的社會發展速度。而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培養高中生的創新能力,一是可以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建立良好的思維方式和邏輯能力,二是能夠增強高中生對數學的學習效率,幫助學生解決數學問題,提升高中數學的教學效率,三是可以通過對未來社會引領者的創新能力培養,保證未來國家、社會的進步發展,推動社會經濟、科技前進,為高中數學教育的不斷進步做出貢獻。
如上所述,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培養高中生的創新能力,將為國家社會的長遠發展做出保障,因此,培養高中生的創新能力十分重要。
雖然目前我國的高中教育已經在注重對高中生創新能力方面的培養,但由于缺乏統一的教學標準和科學的教學方式,高中數學的創新能力培養,仍然存在一些教學問題。
首先,許多高中數學教師的教學手法過于單調,仍然采取傳統的“教為主,學為輔”的教學方式,教師單方面的向學生灌輸知識,而學生也沒有一個自我思考的獨立空間,不利于高中生創新思維的養成;其次,高中數學教師并沒有意識到培養高中生創新能力的重要性,教育理念相對落后,只向學生傳授知識,卻不知道“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的教學方式不懂變通,就容易造成高中生的思想觀念固化、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低等問題;最后,無論是學校還是教師,都沒有給創新能力制定一個科學有效的評價標準,教師的教學僅僅依靠自己對高中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認知,就像摸著大石頭過河,走一步算一步,無法促進高中生創新能力的有效提升。
3.1 轉變教學觀念,引用數學相關問題來培養創新思維。要培養高中生的創新能力與創新思維,首先就要轉變高中數學教師的教學觀念,對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予以足夠的教學重視,調整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對創新思維培養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注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學習思路和思維過程起到的積極引導作用,啟發高中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意識。
例如:在學習“等比數列前n項求和公式”一課時,教師可以引用一個故事,即“農民與地主打賭,在64格棋盤上,從第一格開始到最后一格,以2為倍數逐漸遞增放置的麥粒,第一格放一粒,第二格放兩粒,第三格放四粒,依次放滿64格;如果地主家的糧食不夠,則要免除農民今后的租糧,反之,農民就把一年的糧食全部上交,等到地主仔細算完之后,只能灰溜溜的保證,以后不會再向農民收租”。等講完這個故事,再請學生計算一共需要的糧食,就足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地開放思維,有利于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3.2 豐富教學手法,結合當今時代的信息技術教學模式。隨著社會經濟與科技的飛速發展,在高中數學的教學課堂上引入信息技術教學,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而且,教師可以靈活運用信息技術的教學優勢,通過視頻、動畫等方式來使抽象的理論知識具象化,以便學生通過充分理解數學知識來啟發創新思維,從而提升創新能力。
例如:以立體幾何題為例,“正方形ABCD所在的平面和平面四邊形ABEF所在平面為互相垂直,三角形AB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其中,AB=AE,FA=FE,角AEF為45度”,教師通過視頻解題步驟,讓學生觀察思考函數變化特征與規律,并以此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3.3 提供思考空間,讓高中生有獨立思想的空間和時間。許多高中數學教師受到應試教育的大環境影響,在教學中都出現了教師教學時間多、學生自主學習時間少的情況,既對學生的數學學習沒有很大幫助,也很不利于培養高中生的創新能力。因此,教師應當為學生提供足夠的自主學習思考空間,引導學生的創新思維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例如:教師可以將學生結成小組,以“優+中+差”的形式,讓學習較好的學生去幫助較差的學生,共同進步;再請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圍繞近期的教學內容,讓基礎較好的學生提出問題,小組共同探討、解答,既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又為學生留出了足夠的自主學習時間,有利于培養高中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綜上所述,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培養高中生的創新能力,除了需要教師在課堂上的精心指導之外,還需要為學生提供充足的自主學習空間,才能真正通過數學知識學習來培養高中生的創新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