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 智
(廣西賀州市平桂區黃田鎮英石小學 廣西 賀州 542807)
“讓課堂成為生命活力的主陣地”的呼號提出后,無數教師為之動容。新的數學課程教材正是教師在課堂上展示其生命價值,學生實現知識與能力乃至生命的同步發展的教材,但還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多維度地激活課堂教學要素,創造一個有利于學生生動活潑發展的教育環境,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給學生充分發展的時間和空間,真正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才能在促進學生個體生命的充分自由發展的基礎上,實現師生生命的整體價值,煥發課堂生命的活力。
問題是不竭的學習動力。有了問題,思維才有方向,有了問題,思維才有動力。數學教學的核心就是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數學課堂教學就是一個“生疑”——“釋疑”的過程,這一過程中,最為重要最為關鍵的是:讓學生“產生一個真實的問題”,也就是學生自己產生的問題,只有學生自己產生的問題,才是他們關心的問題,才是他們感興趣的問題,才是他們的真正疑惑。那么怎樣讓步學生產生自己的問題呢?如:教學“4的乘法口訣”(北師大教材第三冊),在學生通過觀察“小熊請客”圖后,老師說:“猜猜老師會提出什么樣的數學問題讓大家思考”,學生表現的欲望一下被激活了。生1:用什么方法很快算出幾個4的得數?;生2:怎樣很快編出4的乘法口訣?師:你們真了不起,不僅把老師想提出的問題猜中了,還把老師沒想到的問題也提出來了,真了不起。這樣,學生不僅提出了自己的問題,從情感上也得到了極大的鼓舞,當其在小組合作解決自己的問題——“怎樣很快編出4的乘法口訣”時不僅興趣盎然,且思維敏捷、靈活,有的從已學過的“二四得八”或“三四十二”、“四五二十”入手,按規律編出其余幾句口訣,還有的用連加的方法算出統計表中的得數,再根據幾個4的得數編出“4的乘法口訣”,還有的從“一四得四”入手,依次往下一句比一句的積多4,編出“4的乘法口訣”等等,場面非常熱烈。一個挑戰的問題情境,滋生出了學生自己的問題,正是因為是自己的問題,學生的探究、發現才那么主動,才那么“不顧一切地表現自己”,這時的課堂已成為學生發展的陣地。
回歸生命化的數學課堂教學應該是生機盎然,妙趣橫生,充滿快樂與幸福的課堂。學生有了興趣,他們在學習和探索新知識的過程中,就會表現出孜孜以求的精神,迅速進入最佳學習狀態,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學“有余數的除法”時,課始:老師出示“從小愛科學”字樣,要求學生從左至右反復默默地數這幾個字,只要學生報出幾,老師馬上就能說出學生數到的是什么字,立即激起了學生的好奇,“懸念”使學生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欲和“自我需要”的內驅力,充分調動起了學生的思維積極性和強烈的求知欲望。又如,教學“三角形內角和”一堂課,我先通過引導學生自學、討論、動手操作等一系列活動,證實了“三角形內角和是180度”之后,出示了這樣一道題目:“把一個大三角形平均分成兩個小三角形,每個小三角形內角和是多少度?”學生由于受等分除法負遷移的影響,不加思索就說出了“是90度”,這時老師肯定地說:不對!學生卻驚奇不已,由“疑問”產生“懸念”,新課后又一次引起了學生認識上的矛盾沖突,由于新的矛盾需要解決,學生再次探索學習的強烈愿望油然而生,在老師引導下學生的再次學習和探索,仍然興致勃勃,毫無倦意。像這樣,在課堂教學中,能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和思維特點,引起“懸念”,不斷創設新的教學情境,使學生經常處在發現問題和一種迫切需要的情境之中,學生再不以力學習是負擔,而是一種“需要”使他們自學地、高高興興地探究,發現和創新。長此以往,一種良好的學習心理品質也就由此而形成,為學生的終身發展而受益無窮。
數學的生命力就在于能有效地解決現實世界向我們提出的各種問題——用數學,用也是“學”的歸宿,“學”的價值體現。因此,教學中,不僅要誘發學生解決問題的欲望,更要讓學生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了解數學的價值。增強應用數學的信心,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造能力。例如:教學圓的周長:先讓學生用滾動法及繞繩法量出圓形實物的周長,把對圓周長的測量還原到學生的生活背景中,喚起學生的經驗,接著在黑板上畫一個圓,問“怎么量出它的周長?”,一個巧妙的“陷阱”,引起了學生的認知沖突,一番爭論與探索后,概括出圓的周長的計算公式。學以致用,是數學教學的歸宿。在學生會計算圓的周長的基礎上,讓學生為學校會議室的大圓桌買一塊桌布,并縫上花邊,大概需要多少布?多長的花邊?如果用50元的班費買,怎樣用比較好?在知識的使用過程中,他們會發現買這樣一塊布要考慮很多因素。在這一過程中,不僅知識從生活中來又為生活所服務得到較好的體現,學生從中感受到生活與數學息息相關,而且培養了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讓學生真正獲得鮮活的充滿生命的數學知識。同時又受到優化思想的熏陶,體驗到了數學對生活的價值,進一步增強了學習數學的信心。
總之,課堂上教師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手段和引導方法,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廣闊的空間,以人為本,使學生在樂中求學,學中求樂,樂中求思,思中求異。只有將課堂真正還給學生,我們的課堂教學才能充滿生機,充滿生命活力,充滿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