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丹
(遼寧省本溪滿族自治縣高級中學 遼寧 本溪 117100)
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是提升數學課堂教學實效的前提,也是實現當前新課程標準的有效保障.依據美國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多元智能理論”指出每個人與生俱來都至少擁有八種以上的智力潛能,即:語言智力、數理邏輯智力、視覺空間智力、身體運動智力、音樂智力、人際關系智力、內省智力和自然智力。顯然,新模式能有效促進學生多元智能的和諧發展,順應時代的要求。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一個明確且科學的教學目標設計將對教學質量帶來實質性的提高,如,在講解“函數與方程”時,為了使學生對這一節的主要內容有具體地了解,教師在課前根據教材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后設計了明確、科學的教學目標:理解函數零點的概念;領會函數零點與相應方程的關系;掌握零點存在的判定條件。根據這三個目標,上課后教師通過投影儀先讓大家觀察了二次函數的圖像,然后引導學生進行解方程并畫出函數圖像,以此引出了零點的概念。隨后跟大家一起探討零點的求法,在交流中幫助學生領會了函數零點與相應方程的關系,最后使學生掌握了零點存在的判定條件,由此可見明確教學目標的重要性。
在指數函數教學內容的導入過程中,教師應緊緊抓住指數函數也是函數這一實質,引導學生對已學知識點的復習來引出指數函數這一概念. 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先引入“直線”,在黑板上或者通過多媒體的形式為學生畫出一條上揚直線,并提問學生通過對這一條直線的觀察能夠得到什么信息. 再出示電腦動畫,以函數y=2x來具體分析,結合圖像引導學生注意: 當x取值為1,2,3,…時,所對應的y值如何變化,并總結這一規律. 學生會發現,當x取值為1,2,3,…時,y取值較小,隨著x取值不斷增加,y值“瘋狂”增加,這是為什么呢? 至此,引出指數函數的概念,并結合其函數圖形對學生加以引導,為概念的傳授做好準備。這種引入方式能夠緊緊抓住指數函數的概念,避免學生產生概念上的錯誤認識。
教學情境是指通過一定的現實情境的創設將教學內容轉化得更為具體、生動、形象,以利于學生更好地學習和理解數學知識,以此提高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眾所周知,單純依靠講授所獲得的知識鞏固率要比調動多種感官參與所獲得的知識少得多,尤其是對于高中數學教學來講更是如此,而在課堂教學中情境的創設一般有兩類,一種是實物教具的應用,可以使學生非常直觀地看到點線面之間的關系;另一種是關聯生活背景,使學生產生一定的代入感,降低學習的難度。而這兩種教學情境的創設都可以使課堂教學變得更為生動、形象,快速地提高教學質量。例如,在講解“隨機抽樣”時,為了使學生正確理解隨機抽樣的概念,掌握抽簽法、隨機數表法的一般步驟,上課后我將提前準備好的帶有編號(1到N)的號簽放到了箱子里,之后請學生上臺進行抽簽,并要求每次從中抽出1個號簽,連續抽取n次,而對應號簽就得到一個容量為n的樣本,即成樣,通過這一情境創設的形式讓學生了解到了簡單隨機抽樣中的抽簽法。之后我通過對另一批樣本進行編號,保證位數一致的情況下,進行了隨機數表法的實驗,讓學生在親自動手學習的過程中掌握了這一方法,明白了簡單隨機抽樣的客觀性與公平性,提高了學生的數學興趣,促進了數學教學質量的提高。
小組學習對于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促進其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而小組學習容易存在喧賓奪主的弊端,但在教學過程中只要適當地進行規避,做到趨利避害,把小組學習作為輔助教學的方法,將對教學質量的提高帶來實質性的幫助。可見,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只要合理地運用小組學習,必然會使小組教學成為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分析、解決數學問題的捷徑。例如,在講解“空間幾何體的結構”時,為了使學生能夠根據幾何結構特征對空間物體進行分類,并能掌握棱柱、棱錐、圓柱等七個幾何體的結構特征,上課后教師先根據學生各方面的情況大致分為了七個小組,并將教具分給每組的學生,最后為每個小組安排了統一的任務,即觀察探討幾何體的結構特征。通過這一方式,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自主地開始思考這一問題,并大膽地提出了自己的疑問和看法,最終使學生們了解到這七個幾何體的空間結構,促進了他們思維的運轉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
總之,高中數學多元化教學是適應社會發展節奏,促進教育持續發展的必然過程。因此作為教師而言,我們更需要科學地選用教學方法,不斷總結教學經驗,更好地提高教學效率,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使學生的數學水平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