茍東平
(甘肅省臨夏縣刁祁鎮楊莊小學 甘肅 臨夏 731803)
微課是指使用信息技術手段依照人們的認知規律,展示碎片化的知識內容、過程及素材的結構化數字資源。以視頻為主要載體是微課的特點之一,錄制任課教師在課堂上或課堂外的教學中以某一個知識點或者教學環節為中心,開展的授課過程。作為一種新型的課程資源,微課的錄制時長是5到10 分鐘,其中包含了教學視頻、教學設計、教學課件等多種多樣的教學資源。
小學數學微課,是指將微課引入到小學階段的數學授課中,教師制作及使用質量較高的微課,最終實現師生間互動,達到翻轉課堂的效果。改革后的課堂,無論是課前、課中還是課后,學生都能夠獲得自主權,從而收獲數學知識。課上,通過師生之間的互動,對微課中的疑難點共同探討,從而解決問題。基于微課的小學數學,促進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提升,同時學生有了濃厚的學習興趣。
2.1 學生對微課教學的認知程度有待提高。由于小學生自身年齡特點決定了,小學生的思維正在從年幼時的形象思維向成人的抽象邏輯思維過渡,因此數學的學習對他們來說是一個挑戰。微課的應用正好可以改善這一現象。微課時長較短,通過學習重點和應用活動等內容,針對學習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進行設置,利于學生進行自學。然而,一部分學生的學習沒有自制力,沒有養成主動思考和動腦的習慣,他們過分依賴教師的講解、自己只會接受,這樣,削弱了微課在數學授課中的應用效果。
2.2 教師對微課教學的認識存在誤區。雖然微課是一種新型的、新穎的教學方式,有諸多優點,但是教師在實際運用過程中仍存在一定偏差。微課并不是傳統課程的縮略版,因此以傳統教學的思想來對待微課是不可取的。然而大部分教師對微課的認識上仍模糊、不準確。微課這種新的授課方式在實際應用中也對一線老師要求更加苛刻。例如微課通過遠程視頻的形式進行授課,無法與學生實際學習過程中的思維過程相銜接,可能會出現學生還未思考完畢視頻中教師就已告知答案的情況,無法達到預期效果。微課教學實施過程中只能呈現小學數學內容的整體內容,然而,實際教學的效果無法通過一個具體的數字進行量化。
2.3 制作數學微課的能力不足。隨著微課的推廣,老師們在內心中逐漸認識到在教學中微課的重要性,由此萌發了認知微課的動力和積極性,但是在小學教師隊伍中,受年齡、教育背景等其他因素的作用,教師們信息處理能力參差不齊。大多年齡較輕教師,可以掌握制作微課的方法,但大多數年長的教師,學習制作微課能力非常困難。另外,受經費等硬件因素的影響,受正規微課制作培訓的教師較少,接受過相關培訓的教師,受外界環境的影響,也很難在授課中使用微課。
2.4 學校對微課教學支持不到位。創新意識對微課這種全新教學方式的發展至關重要。但是,當前很多小學數學課程教師利用教學經驗就能夠完成教學任務,備課無需太多時間。但對微課這種新的教學模式,教師們普遍缺乏勝任的信心,同時學校的重視程度也不足,這些因素都對發展微課授課產生負面影響。教師工作不僅內容多而且工作量大,每天不僅要對學生答疑解惑,還要關心學生的生活及健康,有時甚至扮演家長的角色。尤其是小學教師,年齡較小的學生更加加重了教師的工作量。忙碌繁瑣的工作特點,必然造成教師很少有時間研究微課的現狀。
3.1 豐富小學數學微課的設計內容。在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存在著一些問題,例如教學目標針對性不強,教學內容的呈現以老師的講授為主,大多數學生被動的學習,沒有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所以,微課的內容設計要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對于知識的重難點要有針對性,直奔主題,針對學生要因材施教。學生的個人能力、學習水平等的發展各不相同,課堂上教師很難照顧到每個學生,但是微課可以改變這一問題。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可以通過課下反復觀看微課,進行學習,對課堂中出現的學習漏洞及時糾正,從而縮小學生之間的差距。
3.2 設計開發微課教學的流程及教學資源。首先,讓學生獨立觀看、學習微課,這個過程是學生帶著問題觀看、思考的過程,總結自己所得的知識與疑惑。其次,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師生之間的互動、生生之間的互動,教師對學生的疑惑有針對性的解答,同時,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鞏固知識。最后,通過在課堂中直接檢測,了解學生掌握知識情況。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或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制作微課,通過微課的導入及課前學習任務單的引導,讓學生順利進入新知識環節,使微課起到搭橋鋪路的作用。
3.3 建設小學數學微課教學隊伍。我國對教育大力的投入,現在大部分小學基本配備了多媒體教學設備,所以把微課放入課堂教學環節是可行的。建立數學微課講師通過自身學校、學區的實際學情研發微課課程體系,其工作是研究教材,抓住課本知識點的重點、難點、疑點,然后針對這些知識點制作微課進行講解。隨著數學課堂導師和數學微課講師的不斷溝通、不斷磨合,數學微課的質量以及教學效果一定會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