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俊良
(甘肅省臨夏廣河縣回民第七中學 甘肅 廣河 731300)
初中生物教學是我國基礎教育的重要學科,是為學生奠定基礎的生物知識體系、讓學生具備一定的生物知識來探究生活當中的生物問題和生物現象的基本前提。對于各地區的生物教學來說,相關教學工作者還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采取符合各地區學生特點和環境的教學方式方法實施教學,才能夠滿足初中生物教學的需求。
所以在新時期背景下著重加強初中生物合作教學方式方法的實施是非常重要的。
在當前各初中生物教學當中存在著許多方面的問題,而正是這些問題,不僅影響了初中生物教學工作的有效開展,而且還限制了生物教學方法的有效實施。
1.1 民族文化和初中生物知識存在著一定程度上的文化差異。我國56個民族,在歷史的發展過程當中沉淀著自己獨特的歷史民族文化,他們有著自己的語言,致使各地的學生在學習生物知識的時候,自己的語言和生物學術當中的漢語表達存在著矛盾,導致文化不互通的現象。學生不能夠從自己的語言層面來了解漢語中所表達的生物知識,從而導致學生在學習當中不能夠很好的把握生物知識,限制了初中生物教學工作的有效開展。除此之外,很多教學工作者所使用的教學方法較為單一,沒有根據學生的具體訴求而開展針對性的教學,只是將課本上的相關知識向學生進行灌輸[1]。這一過程由于學生不能夠很好的理解相關的生物學術語,致使學生不能夠很好的參與到生物知識的學習當中。
1.2 教學目標不明確。教學目標不明確,可以體現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在具體的生物教學過程當中,教師沒有根據新課程改革理念以及學生的學習需求,樹立明確的教學目標,從而導致整個課堂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對于教學內容都是泛泛而談,或者是根據書本上所呈現出的內容讓學生對知識點進行了解,而沒有一個具體的、明確的目標,導致學生的學習失去方向;另一個方面是在具體的合作學習當中,教師沒有對于合作學習樹立一個具體的目標,導致學生在合作探究的過程當中沒有始終朝著一個方向去進行深入的學習和探討,學生的學習也是漫無目的,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在明確當前初中生物教學存在的問題之后,相關教學工作者就要盡量地通過合作學習幫助學生來解決這些問題,同時也解決生物教學當中所出現的阻礙,利用合作學習不斷地推動初中生物教學工作的高效開展。
2.1 利用合作學習,加強學生對漢語初中生物學術語的理解。對于學生在學習初中漢語生物學術語不能夠有效的理解這一問題之上,教學工作者可以通過開展合作學習的方法將初中生物學術語轉化成為圖片或者是實物情景的方法,讓學生對其進行探究。將生物學術語轉化成為簡單的、易懂的、形象的漢語知識點讓學生圍繞著這些知識逐步地進行探究和了解,帶動學生的學習氛圍,也讓學生嘗試著通過這種方式去了解和學習生物知識。比如教師可以利用生物學教學資源較為豐富的特點。如相關的植物群內和動物群內較為豐富的,可以將一些昆蟲植物等等制作成標本,讓學生能夠在制作標本的這些過程當中了解相關的生物知識,并且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在實踐過程當中規避由于生物學術用語,從而更好的開展生物教學[2]。
2.2 利用合作實驗激發學生的興趣。由于生物實驗教學對于的學生來說具有知識面窄、興趣高的特點,而教師就要把握其中學生興趣較高的這一學習特點,通過構建合作學習情境讓學生進行合作實驗,開展生物知識學習。比如教師可以充分地利用本土資源及地區獨特的植物和動物進行對相關生物體的研究,研究這些生物的生長習性,生活習慣以及規律等等。比如在學習《綠色植物的呼吸作用》這一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通過小組完成相關的觀察和實踐工作,讓學生對某一種綠色的植物呼吸作用進行深入的調查,讓每個小組對自己通過調查和實踐得出的結果進行分享,然后通過生物教師的指導,引導學生更加深入的學習這些知識點,使小組合作學習在一個競爭的、合作的環境當中進行,能夠有效的提高教學質量。同時由于這種合作過程有著明確的合作目標,學生能夠減少自身語言與漢語初中生物學術知識點之間的矛盾,能夠更好的幫助學生去了解生物知識,實踐生物知識,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和教師的教學需要。
總而言之,在新時期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學工作者要充分利用合作學習開展生物教學工作,消除地區學生語言之間的矛盾,將抽象的生物知識變得更加簡單和形象,有利于學生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