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徐芳
(遼寧省盤錦市盤山縣甜水學校 遼寧 盤山 124100)
1.1 我國現代民族聲樂的發展。
1.1.1 繼承和發展。我國傳統聲樂藝術有著燦爛的歷史,其時間綿延之長、形式內容之豐富、文化內涵之深遠,在世界聲樂史上也是非常罕見的。今天,在多元文化的語境里,我國民族歌曲創作在與歐洲文化的不斷碰撞的交融中,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藝術歌曲創作規律。
1.1.2 曲藝、說唱。曲藝是我國特有的藝術形式,是一種說唱藝術。曲藝是中國歷史最為悠久且傳統最為深厚的藝術門類之一。說唱的種類也很多,且帶有鮮明的地方色彩。如:“京韻大鼓”、“河西大鼓”、在潤腔、歌唱技法、演唱風格、發音部位及咬字吐字等的運用上,為民族聲樂提供了寶貴的經驗,推動了民族聲樂的發展。
1.1.3 民歌。民歌是與勞動人民聯系最為密切、表現人民現實生活最為直接的一種藝術形式。民間歌曲——勞動號子。同人們的生存斗爭密切相關,或表達征服自然的愿望,或再現獵獲野獸的歡快。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主,賦予了民歌新的生命,民歌創作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期。
1.1.4 戲曲。中國戲曲是一門綜合性極強的戲劇藝術。北方嘹亮、豪放,南方婉轉、細膩等。民族聲樂繼承了戲曲這種雅俗共賞的特點,并在表演、聲腔、吐字、內涵、韻味、技巧、聲音的裝飾等方面做了進一步的融合提高。
1.2 綜合創新。中國地域寬廣,幅員遼闊,文化悠久,在中國多民族的大家庭中,每個民族都有各自的民歌,大多數民族具有自己的歌舞、說唱、戲劇。每一種形式都有其各具特色的唱法及表現手段。中國民族聲樂總的來說形成了豐富多樣、絢麗多彩的演唱風格、樂曲體裁、表演形態。
任何一個民族的演唱風格。都與該民族的語音特點、語言習慣、人文地理、歷史文化、審美理念等因素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特別是民族語言的音韻特點,更是決定歌唱藝術特色的直接因素。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各個民族都有表現民族情感的語言,不同的語言特點就決定了不同民族的演唱風格。
2.1 我國民族聲樂特點。
2.1.1 音色甜美、自然、富有表現力。民族聲樂演唱風格雖然具有多元化的特點,要用自己的藝術手段來表達。如陜西民歌《腳夫調》,就是表現解放前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腳夫們受壓迫,背井離鄉的生活遭遇。民族聲樂的演唱普遍具有“甜、亮、水、脆、柔”的聲音色彩。
2.1.2 演唱時個性的多元化。風格是事物的內在精神和它的外貌特征相統一的體現,但它實際上是包含兩方面的涵義,一是語言的美,主要包括:文體、詞意、聲韻、感情語氣、語調等;二是旋律的美,主要包括:唱腔、節奏、強弱、頓挫、斷連、收放、吞吐、滑擻、等,代表了我國傳統的審美情趣。
2.1.3 歌唱語言的藝術性。各地的聲樂作品一般都會用當地的方言演唱,這使得各種唱腔因地方語言的差異而具有個性化的音色和特有的地方民族神韻。演唱藝術才能真正達到聲腔委婉、圓潤、飽滿、準確、清晰、不折、不倒的境界。
2.2 審美特點。
2.2.1 音韻美。在我國豐富的歌唱語言中,音韻美是傳統聲樂作品和聲樂表現獨有的美學特征。是歌唱家心靈的再現,是主觀情思與客觀意境的高度統一。
2.2.2 唱腔美。聲腔之美就是歌唱時以語言為中心,按自己特有的審美習慣和歌唱技巧對唱腔進行潤飾和美化。根據詞意中人或物的具體情感、神態,從聲腔、旋律、節奏、音色以及氣息變化給觀眾以無窮回味,達到“韻在情深處,妙在不言中”之意境。
2.2.3 意境美。意境之美就是歌唱者的行腔韻味所達到的一種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我國傳統的藝術審美情趣也常常以意境高下、真切感人來衡量藝術表現的成敗。正如傳統聲樂理論中講:“音律美則音響感人,有意境則神色俱佳,重音律不重意境者,樂技,重音律有意境者,唱家之本領也”。意境寓于韻味中,韻味又白意境出。
總之,我國的民族聲樂文化,博大精深、以傳統的民族聲樂為基礎,同時吸收了國外聲唱法的科學合理的發聲技巧而產生的,總之,我國民族聲樂文化歷史久遠,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通過不斷的繼承、借鑒、吸收和發展,已逐漸形成了一套有豐富的演唱形式、優秀的藝術作品、豐厚的理論文獻、科學的訓練方法、妙不可言的風格特點在內的方法和體系。通過對民族聲樂的發展和風格特點的研究,對于更好的詮釋和弘揚民族文化,理解和演唱民族聲樂作品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