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艷麗
(江蘇省宿遷市宿城區龍河鎮中心幼兒園 江蘇 宿遷 223800)
園本文化代表了一所幼兒園文化積淀的深淺,一所幼兒園是否有鮮明的時代性,是否有明確的教育目標,教育方法是否切合本園幼兒及家長的需要,體現了園本文化建設的足與不足。園本文化不應該只是精神層面,而是一個全面性的東西,包括物質文化、行為文化等;也不應該過分追求那些聽起來很響亮很時髦的東西,而是要切合本地幼兒的需要,并充分利用本地的資源優勢和文化特性。根據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積極構造和不斷深化藝術化園所課程,依托以人為本的理念,以人文精神、育人環境和高質量的教育來提升我們的品牌,從而促進師幼和諧發展。
“以人為本”是實現園本文化的核心,幼兒園的管理“以教師為本”,教師的教育教學“以幼兒為本”。教師是幼兒園發展壯大的基本動力和關鍵核心,教師的素質決定了幼兒園教育教學質量的高低,沒有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就沒有孩子的主動和全面發展。因此,在工作中我們通過多種途徑,采用多種方法不斷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
1.1 多種形式培訓,提高教師專業素養。為提高教職工的專業素養,我們通過多種形式強化教師培訓,主要措施有:專家指導和骨干教師專題講座相結合;教育科研和園本教研相結合;外出學習和園本培訓相結合等等。并借助“優質課、公開課、創新課、交流課”,向同行、社會、家長展示教學活動,通過活動促進教師們更新了教育理念,增強了自身素質。
1.2 結對幫帶,促進青年教師更快成長。我們園青年教師較多,為讓她們盡快成長起來,我們合理運用團隊資源,以團隊合作,伙伴互助的形式,建立不同層面,不同角度的結對模式,一是新教師與富有教學經驗的教師配班結對,以“老”教師帶新教師盡快適應工作;二是青年教師之間結對,即每位青年教師針對自身素養中的“弱項”,自由找一名在這方面有特長的教師結對帶教。如有教師就“做好家長工作”這一弱項請教富有經驗的教師進行專項指導和幫助。同時,我們每年組織青年教師基本功大賽,促進了青年教師快速成長。
園本文化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和適宜的環境,包括物質上和精神上。環境對于人的認知、語言、情感態度等方面的獲得與發展具有很大的影響力,正如教育家蒙臺梭利所言“在教育上環境所扮演的角色相當重要,因為孩子從環境中吸取所有的東西,并將其融入自己的生命之中,”為此,我們努力提供讓幼兒積極參與活動,生動活潑地成長發展的環境。
2.1 創設安全舒適的物質文化環境。園本文化不僅體現在精神文化方面,也體現在物質文化建設方面,良好物質環境不僅是兒童發展的需要,更體現出“育人為本”的辦園理念和管理思想,為此,我們加大投入,改善環境,讓幼兒園的面貌煥然一新,寬敞的操場、美麗的教學樓、整潔的長廊、溫馨的活動室、嶄新的床和桌椅、現代化的教研室和廚房,這一切把幼兒園的每一個地方都裝扮成了窗口,透過這些窗口,我們可以感受到幼兒園的溫馨與和諧。孩子們也正是在快樂與幸福、歡聲與笑語、美麗與整潔的環境中成長的。
2.2 營造和諧寬松的精神文化氛圍。孩子雖小,他們也是有人格尊嚴的,要尊重孩子人格,就要尊重孩子的心理特點,這就要求我們的老師做到:第一、有創新意識和創造精神,這樣她才能正確地對待幼兒的創造性表現,正確地對待發展滯后的孩子。第二、正視孩子的個體差異,正確地對待比較頑皮的孩子。第三、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進取心。第四、讓孩子具有安全感和自由感。總而言之,我們盡最大努力,讓幼兒感覺到自己是生活在安全、舒適的和諧家園之中。
為科學合理地組織幼兒一日活動,我園制定了《一日保教常規細則》,規定了每個環節主班保育員的行為規范,認真分析每個年齡段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以一日活動中的細節問題為抓手,做到動靜交替,室內室外活動相結合,集體活動和分組活動相結合,能力培養與習慣養成教育相結合,確保班級正常的保教秩序,使幼兒園一日生活的組織不斷規范化。另外,活動過程中每位教師做到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孩子,從一日生活的點滴小事抓起,培養孩子的良好的行為習慣。
“以人為本”的園本文化要求教師要不斷地創新教研模式,以提高自身素養和整體教師的水平,并形成良性循環。以研究的狀態來開展日常工作,解決問題,探尋規律,把握真理,就能在不斷地自我超越中體會課題研究的樂趣。
要實現幼兒園的內涵發展與特色發展,園本文化的建設是一項必不可少的工作,同時也是一個慢慢積淀的過程。園本文化的打造應當涵蓋物質、制度、行為以及精神各個層面,是一種自下而上、環環相扣的全面性建設工程。 我園在園本文化建設的路上已經過了很長的道路,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展望未來還有更長的路要走,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們將在園本建設及促進師幼和諧發展的道路上堅定而努力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