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琳
(江西省贛州市上猶縣特殊教育學校 江西 上猶 341200)
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中國教育事業也在不斷地發展與進步,在這樣的大趨勢大環境下,中國的特殊教育學校的重要性也不斷凸顯起來,對特殊教育的改善政策不斷地在落實,地方政府對特殊教育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為了使殘疾學生智障學生也能接受良好的適合自身情況的教育,很多地區都打造了堅實的教育平臺,不但幫助家長排除煩惱,為社會解除負擔,更為國家培養有用人才。
課堂教學的教學模式要保持有效性,則必須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特點,教師應當發揮一個引導的作用,找到合適的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思維的活躍性,以提高學生弱項為訓練主線。在課堂上,教師在改進自身教育方法的同時,還要注意督促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與效率,注意多與學生進行交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營造一個活躍的課堂。特殊教育學校的學生不同于普通學校里的學生,但在教學哲學的本質上,都是相通的,教師以學生為本,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各種特點,從而調整自身的教學方法和內容,打造一個完整系統的有機教學,對不同類型的學生都能生成一個有效的教學方案。
例如針對聾啞學生,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自然要摒棄或者改變傳統的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法,因為教育聾啞學生的難度相對較大,所以教師在教育聾啞學生的開始階段之前,應當建立一個短期或者非長期的教學規劃,之所以不能建立長期的教學規劃,是因為對聾啞學生的教學過程中會存在較大的變數,不過在教學的具體實踐工作中,明確教學目標是非常有必要的。聾啞學生的課堂模式應當以體驗式課堂學習為主,使學生的學習過程不再僅限于用眼睛看,動手實踐的必要性對聾啞學生而言是無可取代的,聾啞學生在用眼睛看和動手體驗的過程中學習,自然會極大地提高學習效果,最大程度上地減少聾啞缺陷給自身學習造成的困難。同時。聾啞學生在體驗學習的過程中,不僅可以有效提高自身的學習效率,更能充分地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從而激發對學習的興趣和動力,促進培養自身的學習創造力[1]。除此之外,還有很多教學方法都能有效提高殘疾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只要根據學生特點,制定適宜的教學方法和內容,自然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實現教學目標。
當今社會正處于一個信息化時代,信息技術及其應用非常廣泛,特殊教育的教師也要順應時代特點,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最大程度上去提高教學效率以及學生的學習效果。多媒體技術可以將音頻、視頻、圖片、動畫等各種文件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并展示出來,這種傳輸信息的方式已經完全不再局限于以往的線性存儲和展示方式。以往的線性方式對于特殊教育而言具有很強的局限性,因為音頻文件無用于聾啞學生,視頻文件無用于盲人學生,線性方式無法進行覆蓋式的通用教育,所以提升的教學效果有限。對于綜合各種文件的多媒體多元化展示,這些弊端將不復存在,在多媒體信息教學的過程中,每種特點的學生都能從中學到知識,教師也能利用多媒體進行覆蓋式的教育,從而降低備課工作量,提高教學效率與效果,最大程度上促進學生的學習與進步[2]。
在特殊教育中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作用效果有很多,比如可以有效地激發殘疾學生對學習知識的興趣與動力,又比如可以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與效果,還可以幫助殘疾學生擴充學習渠道,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等等。但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教師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教學可以有效地補償學生學習缺陷,比如視覺殘疾學生可以借助聽覺媒體,聽覺殘疾學生可以借助視覺媒體,這樣便可以充分發揮剩余完整器官的代償作用,最大程度上補倉缺陷。補償缺陷是很多特殊教育學校辦學的宗旨與目的,通過補償缺陷可以有效幫助學生激發潛能掃除障礙,而這一切都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得以實現,多媒體技術教學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特殊教育相比其他傳統教育難度略大,教師要做好該項教學工作必須要足夠細心,在掌握殘疾學生具體特點以后保持耐心,設計規劃好適合學生的教育策略,努力幫助學生克服生理上的缺陷,在學習上同樣取得優秀的成績。本文從兩個不同的角度展開探討策略,希望可以給讀者帶來啟示和幫助,當然特殊教育的教學策略還有很多,需要教師不斷深入研究和探索,在實踐中反思與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