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勇
(河南省駐馬店市第二十一小學 河南 駐馬店 463000)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信息技術如同無孔不入的水銀一般,滲透到了人們生活的點點滴滴,方方面面,同時也滲透到了課堂教學中來,給課堂教學注入了蓬勃的生機與盎然的活力。與此同時,信息技術的學習,也開始愈來愈受到廣大家長和教師的重視。學習信息技術,能夠培養學生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使學生能夠更好的適應未來社會的發展,緊跟時代步伐,做時代洪流的奮進者,避免成為被淘汰的對象,從而為學生的輝煌人生打下堅實鋪墊。但是,目前的小學信息課教學現狀卻是令人堪憂。那么,該如何上好新時代的信息技術課呢?下面筆者就這一話題,淺談幾點自己的心得體會,以期能對各位同仁有所裨益,此文章初衷之所在,也是筆者今后努力的風向標。
小學生年齡小,活潑好動,注意力難以集中,缺乏自我管理、自我約束的能力,他們做任何事并沒有明確的目的性,通常都是以興趣作為前提。對此,信息技術教師不妨因勢利導,投其所好,把“游戲”引入到教學活動中來,寓教于趣,讓學生真正體驗到信息技術學習的樂趣所在,進而愛上信息技術這門實用性與趣味性兼具的學科,促進教與學、質與量的和諧發展,助推高效課堂的實現。譬如,為了促進學生熟練地掌握鍵盤輸入技能,盡快做到盲打,筆者特意將《金山打字通》安裝到學生的機子上面,使學生進入到一個專門練習指法的游戲樂園中。愛玩兒游戲是小學生的天性,這樣一來,他們的興趣便能得到有效激發,熱情得到大幅度提高,原本宛若一潭死水般的指法課也因此變得生機勃勃,學生在趣味盎然的打字母游戲過程中,熟悉了鍵盤,加快和提高了鍵盤輸入速度,同時也愉悅了自己的身心,可謂一舉多得。
興趣是一味精神上的良藥,可以使學生在學習中始終保持著昂揚向上的斗志、飽滿熱情的干勁;興趣是一陣高效催化劑,可以化勞而少功為事半功倍,化低效高耗為高效低耗;興趣是一種甜蜜的牽引,可以牽引著學生走進多姿多彩的知識海洋,一步步去探索神秘未知的美妙世界……在平日的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寓教于趣,把游戲元素這縷清泉引入到課堂教學中來,以此撥動學生的情感之弦,誘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從而實現教與學效益的最大化。
相對于語文、英語等比較生動形象的科目而言,信息技術是一門相對枯燥乏味的學科,因為它的實踐性比較強,再加上小學生對電腦操作較為陌生,極易對這門課程產生厭倦和排斥情緒。故而,在進行信息技術教學的時候,教師要精心把握住新課的“藥引”——導語,使其像磁力極強的磁鐵一樣,牢牢吸引住學生的心思,引發學生情感上的共鳴,促使學生以滿腔的熱情投入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那么,該如何設計好一堂課的導語呢?筆者總結了以下兩點:
首先,導語的設計一定要緊緊圍繞課堂教學內容這根“指揮棒”,突出教學重點,明確教學目標,避免為了逢迎學生的心思,而讓導語喧賓奪主,成為名實不副的“空心湯圓”,這樣,很可能會將學生引入“歪門邪道”,令其茫茫然,昏昏然,最終毫無所得,浪費寶貴的課堂時間,因小失大。
其次,導語要生動形象,富有強烈的感染力,使其好像擁有某種魔力一般,在最短時間內感染學生,點燃學生的求知火花,打開學生思維的閘門,達到“未成曲調先有情”的境界,令學生以昂然的激情,自覺自發地步入知識殿堂。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在平日的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要掌握好“拋磚”這門學問,在短短三兩分鐘內便調動學生的情緒,將那些心猿意馬、魂飛天外的學生,吸引到課堂,興致高漲地投入到新的學習中,以心無雜念的良好狀態接受知識,如此,教學效果自然也是水漲船高,巧撥千斤。
新課改提倡轉變教師角色,凸現學生思維主體地位,摒棄傳統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填鴨式”授課方式,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和能力。信息技術本身是一門綜合性極強的技能型學科,所要教學的知識對于接受能力普遍較低的小學生來說,可謂浩瀚駁雜,如此包羅萬象的內容,小學生根本無法掌握。有鑒于此,教師就必須改變以往“教師講多少,學生學多少”的模式,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自己動手解決學習中碰到的問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人翁精神,從而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發展。
一言以蔽之,對小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并非一蹴即至的,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作為新時代下的一名信息技術教師,要不斷革新教學理念,選用與時代要求相符合的教學模式,并致力尋找更加高效的教學策略與途徑,激起學生學習熱情的波濤,掀起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浪潮,提高信息技術教學的實效性,促進學生全方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