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景召
(河南省開封市魏都路小學 河南 開封 475000)
小學數學是學生步入學校所學習的重要基礎課程之一,對培養小學生邏輯思維、提高數學素養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教師占據課堂教學主導地位,忽略了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思維能力得不到有效的訓練,降低了課堂教學效果。小學數學知識具有較強的實用性,教師在教學中應重視小學生數學知識應用能力的培養,在教學中要改變傳統灌輸式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方法,激發起學生的學習數學興趣,師生之間形成有效的互動,讓小學生學會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進而實現數學素養的培養,為促進小學生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1.1 培養創新能力。小學數學具有較強的邏輯性與實用性,很多教學內容都與小學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重視小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通過學習數學知識,訓練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隨著數學知識難度的加深,讓小學生養成自主探究的習慣,對數學以外的知識能夠學會觸類旁通、舉一反三,提高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把數學知識與生活實踐有機相結合,培養小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創新能力,以滿足社會發展需求。
1.2 實現素質教育。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實施,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把教學、育人同步進行,以實現小學生素質教育。小學生身心處于成長發育階段,具有較強的記憶力與模仿性,因此,在教學中要重視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幫助小學生構建完善的知識學習體系,結合學生的成長,實現小學生個性化發展,進而達到教學、育人的目的,實現素質教育的培養。
1.3 緊密聯系實際。小學數學與小學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緊密聯系實際,增加教學內容的應用性,例如,小學生在購買學習用品時,就會涉及到數學知識的應用,教師可以在生活中取材進行教學,把抽象的數據知識變得直觀化、形象化,貼近小學生實際生活的教學,更容易讓小學生能夠快速理解與掌握數學知識。
2.1 結合學生特點激發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只有對數學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自然會主動參與到數學學習中來,以增強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只是采取單一灌輸式教學,教師在講臺上講解數學知識,小學生在下面聽講,而小學生比較活潑好動,這種枯燥的教學方法很難提起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因而導致教學效果低下。因此,在新課改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結合小學生的特點,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以此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例如,教師可以采取分組競猜的方式進行搶答式教學,鼓勵小學生積極踴躍發言,敢于表達自己的見解,在互動中營造中活躍、輕松的學習氛圍,符合小學生成長特點,讓小學生喜歡上學習數學。
2.2 提高主體地位養成良好習慣。新課改下的小學數學教學,要重視學生數學應用能力的培養。在課堂教學中要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能夠積極、主動思考,而教師則要起到適時的引導作用,挖掘小學生的學習潛力,鍛煉他們的思維能力與創新能力,讓他們學會自己去發現問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如,在學習克與千克時,教師可以設置提問式教學,讓每個學生說出自己的體重,然后運用克與千克進行換算,讓他們進一步掌握克與千克的概念,并學會了如何靈活運用,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教師在教學中要以學生為本,根據小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針對性教學,讓他們聽得懂、學得會,使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得到顯著的提升。
2.3 加強隊伍建設改變教學思想。學校要加強小學數學教師隊伍建設,對教師進行專業的培訓,以提高教師教學素養。作為小學數學教師要不斷學習,結合社會發展現狀,深刻地理解、領悟現代科學教育教學觀,更新教學理念,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促進學生的德、智、體的全面發展。教師在轉變教學思想和教學方式方面應該大膽創新,敢于實踐,培養學生協同學習能力,使學生由被動應對變為主動學習,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和進步,運用多種手段創造融洽的課堂學習氣氛,使他們積極地參與到小組討論中來,積極地和其他學生進行交流,從而逐漸地培養每一位學生的團結協同精神。
總之,小學生年紀小,身體與思維正處于成長發育階段,他們具有較強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學習知識記憶力強,學生自身的可塑性也較強,由此可以看出,小學是學生接受教育的重要階段。在新課改下,作為小學數學教師要積累豐富的教學經驗,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結合小學生的特點,采取有效的教學手段,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實施針對性教學,增強學生數學知識應用能力,及時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選擇適合小學生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敢于質疑,培養發散性思維,真正領悟數學知識的內涵,進而實現小學生素質教育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