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麗
(新疆第三師圖木舒克市53團一小 新疆 圖木舒克 843907)
新課改中明確指出教育者在教學過程中主要發揮指導、輔助作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因此,小學數學教師需要對原有教學理念、方法與內容等進行改革創新,在基礎知識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能力。生活情境教學是有效教學方法之一,能夠為教師創新教學提供方向,使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在小學數學教學工作開展方面,教師需要利用生活情境進行數學知識講解,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回歸生活,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
生活情境教學是是指教師在課程教學中聯系生活,通過生活情境創造良好教學氛圍,輔助學生學習。教師在生活情境教學方法應用方面,需要對學生年齡層次進行考慮,使教學內容更加貼近學生生活。因此,教師在教學課程設置前首先需要了解小學生生活現狀,對學生認知水平進行了解。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對學生抽象思維進行培養,通過強化訓練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從而為學生數學知識學習奠定基礎。在生活情境教學方法開發應用過程中,當前還沒有統一教學標準,教師在教學方法應用前也沒有經過專門培訓,因此部分小學教師可能會存在認知偏差,導致教學課程設置內容缺乏合理性[1]。在小學數學生活情境教學方面,教師必須把握重點,通過實際教學內容進行教學方法合理應用。在生活情境教學開展方面,教師需要遵循健康原則,為學生創造良好教學環境。在小學生數學課程教學的同時,教師可以融入德育教育,通過生活情境設計幫助學生認識真善美,引導學生積極、健康發展。
2.1 生活案例選用對策。在小學數學教學工作中,教師需要遵照新課改標準要求,將實際生活與教學內容有機結合,從現實生活中尋找教學案例,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尤其是在抽象知識點或者復雜問題講解方面,教師需要利用生活案例作為補充,通過生活情境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感知數學知識。目前小學數學教材內容都是統一編制,多數教學案例與地方學生實際生活脫軌,對學生理解數學知識點可能會造成一定困擾。因此,教師需要靈活應用生活情境教學方法,結合學生實際生活合理選擇教學案例。加減運算是小學數學基礎教學內容,小學生在數學習題計算過程中可能會存在轉化困難,難以提高計算效率。因此,在加減運算教學方面,教師需要應用生活中的常見案例幫助學生解決轉化問題,從而提高小學生計算速度。例如教師可以舉例校外常見的雜糧煎餅,設置混合計算教學問題。假設每個煎餅需要2min做好,一個鍋底可以可以煎2塊煎餅,要求學生計算出5塊煎餅最快時間。數學知識來源于人們日常生活,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需要引導學生運用知識點,培養小學生學以致用意識,增長學生見聞,積累生活經驗。
2.2 教學活動開展對策。數學源自生活,數學知識能夠為人們生活提供指導服務。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開展方面,教師可以利用生活情境開展實踐教學,以提高小學生實踐應用能力。例如在低年級數學知識人民幣講解方面,教師需要做好課前準備工作,在課程教學設計中引入現實生活中常見的買賣關系,組織學生開展商品交易活動。教師可以準備小額角幣、紙幣、水果等輔助教學工具,根據市場購買價格制定商品交易計劃,由學生組織賣方、買方,從事商品交易活動,以活躍數學課堂教學氛圍。通過數學活動教學方式幫助小學生了解人民幣價值,培養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積極性,為學生日常生活購買提供經驗[2]。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加強學生思維能力與邏輯能力培養工作,提高學生問題解決能力。在立體圖形教學過程中,僅靠課本上的抽象圖形難以幫助學生了解圖形特征,教師需要從現實生活中尋找類似圖形,幫助學生學習。例如在正方體圖形講解過程中,教師可以準備好魔方、橡皮或者粉筆盒等生活常見物品進行輔助教學,使學生能夠對正方體圖形有更加全面的認知。
綜上可知,生活情境教學具有較大開發應用價值,對小學生學習基礎數學知識具有一定推動作用。在小學數學教學方法應用方面,教師首先需要對生活情境教學相關原則進行了解,并對學生生活經驗、學習狀況等進行資料收集。然后,教師需要從小學數學教學目標、學生興趣等方面進行教學場景合理設置,提高小學生數學課堂學習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