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 琦
(福建省寧德市第五中學 福建 寧德 352000)
隨著教育信息化的發展和高中物理新課程的開展,如何體現新課程標準的理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科學探究能力,是當前高中物理教學中一個亟須解決的問題。在信息技術課程的推動下,關于信息技術與高中物理學科教學進行深度融合的研究也越來越多,主要側重信息技術與教學情境、實驗教學、物理建模三方面的深度融合,同時在技術手段上也不斷更新,使得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更加有效,也成為促進教師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推動力。
1.1 信息技術與教學情境的深度融合。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必須注重有效教學情境的創設,這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能讓課堂教學變得豐富多彩,有效提升高中物理課堂教學質量。在課堂教學中經常會利用網絡、課件中的大量生活實例,來創設物理情境,讓學生覺得物理遠在天邊近在眼前,讓教學情境的創設更具有直觀性,給學生以更好的視覺沖擊。
1.2 信息技術與實驗教學的深度融合。物理實驗在高中物理學科教學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而事實上,高中物理教材中的很多實驗均是較為復雜的,而且條件要求較高,學生很難進行相關實驗操作。遇到此類物理實驗,與信息技術進行融合,運用信息技術直觀演示實驗過程及成效。這樣的做法,可有效提升高中物理實驗教學的有效性,也是一個必要的補充。
1.3 信息技術與物理建模的深度融合。物理建模是解決重難點的有效手段,而運用信息技術進行物理建模可獲得更好的成效。特別是對于變量分析、動態平衡、條件變式等,運用信息技術更好地進行物理建模,幫助學生直觀形象的分析物理變化和規律,同時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建模可以做到物理量可控、可變,結論直觀準確,這樣的做法是學生喜聞樂見的,也是提高物理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
在實際教學中仍然會使用一些傳統信息技術手段,主要有PPT課件,視頻播放,flash課件,雖然這些傳統信息技術手段可以解決一部分教學中的問題。但是都缺乏互動性,學生的參與性和體驗感不夠,因此新的信息技術手段也不斷涌現。結合實際情況,簡要說說新技術的使用:
2.1 微課程的開發。這幾年隨著微課的出現,翻轉課堂的推廣,我校物理組也開展了一些微課的課程,不僅能增強了學生的自學能力,提高了參與學習的主動性,學習的效果也十分明顯。并且實際應用到了教學中,并且共享,真正做到了微課服務于教學,而不是為了制作微課而微課。
2.2 希沃白板的使用。希沃白板的出現將課堂的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推向了一個高潮,教師在課堂中大量采用了希沃白板進行教學,充分利用了軟件的網絡優勢,進行網絡備課,現場教學。同時利用軟件強大的互動功能,在課堂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教學中還可以將軟件的趣味性融入課堂,使得課堂教學生機勃勃。
2.3 校園網盤的使用。校園網盤將課堂所需的所有資料全部儲存在云端,在班級教學時可以隨時調取,大大方便了教師的教學。同時也可以通過校園網盤給學生布置一些作業,大大豐富了教師的教學手段。
總之,信息技術與高中物理教學的深度融合,對教學質量的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的培養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相信隨著該研究深度的不斷增加,信息技術與物理教學的融合度也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