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嬋
(廣西田東縣第一幼兒園 廣西 田東 531500)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幼兒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起始階段,更是進行良好行為習慣培養的關鍵時期,人生最重要的習慣都是在低年級養成的。習慣的好壞,不僅會影響孩子的學習,而且影響孩子的生活、性格、行為,甚至會影響到孩子的將來。本文探討了幼兒園教學中如何培養幼兒良好學習習慣。
教幼兒學會聽。認真傾聽是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人與人交往中體現出一個人良好修養的重要標志。幼兒在活動中能認真傾聽老師的講解和同伴的發言,并在聽的過程中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能做到多思、多講、多說。這樣,既能保證教學活動的有效進行,讓其活而不亂,而且能促進幼兒健康全面地發展。我們在實踐中,教給聽的方法:要求幼兒既要學會傾聽老師講課,又要學會傾聽同學發言。聽時,要做好積極的心理準備,把注意力集中到教師的講課中,在探討問題時,先獨立想一想自己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再虛心傾聽別人的意見,逐步學會記住他人發言的要點,并能用體態語做積極的信息交流。
訓練傾聽的能力。為了更好地培養聽的習慣,訓練聽的能力。例如,在課堂中,可以隨時請幼兒復述前一位幼兒的回答,并及時給予肯定。傾聽時,要求幼兒不能打斷別人說話,要等別人把話說完了,再發表自己的意見或看法,學會理解別人的意思。幼兒的天性是無意注意占主導地位,又有強烈的表現欲望,時時刻刻需要成人的關注。為了培養幼兒傾聽的習慣,在區角活動中,我們經常告訴幼兒進區的要求:要輕輕的進區,自己做自己的工作,結束時聽到音樂,收拾材料,然后安靜的坐回坐位。在平時,我們還請幼兒講故事,請班內的其他幼兒安靜的傾聽,教師及時的表揚安靜傾聽的幼兒,幼兒為了想得到表揚,都變的安靜傾聽了,傾聽的習慣慢慢好轉。
注意力和觀察力是幼兒學習必須具備的兩個基本條件。幼兒首先要集中注意.才有可能學會本領,注意力高度集中或者集中時間比較長的幼兒學習效率相對較高。而幼兒接受外界事物的一個主要渠道就是觀察.因此敏銳的觀察能力對學習來說至關重要。
小班階段孩子的注意力常常是無意注意,注意力集中時間比較短。一般為10到15分鐘,教師常常需要準備一些可愛的、鮮艷的教具、圖片等。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并運用夸張的、豐富多彩的語言和肢體動作吸引孩子的興趣。到了中大班,我們就需要逐漸培養孩子的有意注意,對孩子注意力集中時間要求提升到25到30分鐘。如何吸引孩子的注意力,體現為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活動設計得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幼兒的最近發展區,是否是孩子們真正想學的內容。
其次在教學方法上,不可選擇單一的講解演示法,要動靜結合,制造懸念,讓孩子多一些自主操作、思考、討論、體驗的機會。孩子們只有在有事可做的情況下,才可能注意力高度集中。
幼兒在注意力集中的情況下,才有可能進行有效觀察。因此,提高幼兒觀察能力的前提是幼兒注意力集中。同時多媒體的選擇、教具等都會影響孩子的觀察,在引導幼兒觀察時,不必出現太多不相干的東西,以至于擾亂孩子的視線,或者幼兒在觀察時,教師不必用太多的語言阻礙幼兒的觀察和思索。
對于大班孩子來說,教師可以進行一定的觀察訓練,引導幼兒在短時間內記住圖片或視頻中的內容,并用語言表述出來,表述得越詳細越好。如教師可以出示一張相對復雜的圖片,在幼兒觀察10秒、20秒之后,迅速關閉,引導幼兒說一說圖片上的內容,并在幼兒說的基礎上進行補充,提高記憶力的同時提高觀察能力。
“讀書破萬卷”,從小養成孩子愛讀書的好習慣不但可以豐富孩子課外知識,一本好書還能教會孩子如何做人,培養孩子正確的德行,那么如何培養孩子對讀書的興趣昵?首先創設良好的閱讀環境激發幼兒閱讀興趣。我們班創設了舒適的閱讀區,在里面擺放了一些孩子們感興趣的書籍,他們喜歡的靠墊,地墊努力營造有趣味的閱讀環境。其次圖書進行針對性的選擇,內容豐富,畫面優美,文字簡短,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為了激發其閱讀興趣,調動其閱讀的主動性提高幼兒的積極性,組織幼兒“演一演”“講一講”“畫一畫”;在每周周末我還會要求幼兒給家長講述故事,并請家長將內容記錄到卡片上并配上幼兒自己的繪畫,制成我們的班級自制圖書。并且我園投放了大量與我們主題活動有關的繪本,還開展了“啟蒙閱讀”教學活動,更好的促進了班級良好閱讀氛圍的形成,提高幼兒的閱讀積極性,培養主動讀書的意識。
良好的學習習慣會影響到孩子一生的命運,幼兒是一張白紙,你引導他畫上什么,就是什么。讓我們用自己的愛澆灌這些幼苗,鼓勵他們,理解他們,寬容他們,保護他們,讓他們養成受用一生的好的學習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