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云飛
(浙江省寧波市寧海縣銀河小學 浙江 寧波 315000)
隨著現在信息技術的發展,教育的形式也變得更多樣化了,“作業盒子”就是信息技術與教育結合的其中一個產物。作業盒子成立于2014年7月,迄今為止,作業盒子已經擁有好幾千萬的師生用戶,覆蓋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累計采集上百億條答題數據,是目前國內首款可以建構全國小學生數學學習能力模型的產品。作業盒子致力于布置學生的日常作業、預習作業和復習作業,一方面為教師減負,解決教師布置作業、批改作業、講解作業的痛點; 另一方面通過作業數據分析反向作用于教師教學,讓教師的教學更有針對性、更高效。雖然作業盒子推廣普及迅速、使用范圍很廣,很多學校甚至專門開展了作業盒子的培訓,但是筆者通過查閱知網、百度等資料發現,有關作業盒子對于小學生數學學習存在問題方面的研究非常少。再加上,筆者自身使用作業盒子已經一年半了,也發現了一些問題,故想要對此進行一番深入研究。
2.1 對學生而言:增加數學作業的趣味性,提高主動求知欲。傳統的數學作業形式都是以課本和大量的數學運算為主的書面作業,缺乏作業的創新,不易調動學生的熱情與積極性。而作業盒子這樣新型的作業形式可以讓他們感受到新鮮感,激發他們的興趣。“作業盒子”在保留了傳統作業中主觀性試題的解答方式和習慣不變的基礎上,實現了提交的實時與方便。而對客觀性試題的解答和批改、反饋保持了計算機處理的高速、全面的特點。此外,移動端對學生有天然的親和力,做作業的方式改變了,學生會感覺很新鮮。作業盒子把作業設計成游戲闖關的形式,孩子很有成就感。
寧海縣教研室和作業盒子每學期都會組織一次“數學核心素養測評”,學生在測評的時候如果成績優異,便可獲得縣級榮譽,這不僅能夠體現出縣教研室對作業盒子的認可,還極大地激發了學生使用作業盒子的積極性。筆者的兩個班級的學生參加了兩次數學核心素養測評,學生的興致很高,而且對待的態度認真,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績,而筆者自身也連續兩次獲評縣級“優秀輔導老師”的榮譽稱號。
2.2 對家長而言:簡潔明了,便于實時了解孩子的學習狀況。家長由于工作原因時常會忽視對孩子學習上的關心,有些家長經常跟筆者反映“根本不知道孩子作業是什么,沒辦法檢查,也檢查不來!”對孩子作業上的關注不到位的話,就會導致對孩子學習情況非常不了解,這樣孩子、家長、老師之間也容易產生隔閡。“作業盒子”的使用,可以讓家長對孩子的學習情況有大體的了解,上面有準確率、班級排名等信息,而且也不需要家長幫忙檢查作業。家長們在事業和家庭中的壓力都比較大,作業盒子不僅能夠減少他們日常消耗在孩子身上的無效溝通,甚至能夠提升孩子的學習效果,對他們來說有很大的意義。
2.3 對老師而言:操作方便,減輕了教學工作量。傳統的小學數學作業的形式比較死板,在現階段數學作業的呈現形式多是表現在書面上,表現在非書面形式的作業很少。研究表明,大部分教師精心設計家庭作業的意識比較薄弱,而且在家庭作業上付出的精力十分有限,一般都只是直接取自教學參考書、教材習題,作業布置的隨意性較強,缺乏系統的多元化設計。就小學階段來看,現在的數學家庭作業形式相對單一、內容缺少新意、布置缺乏層次、評價缺少人文關懷,這是造成小學生對數學作業興趣不高,忙于應付的主要原因。郭慧在《小學數學家庭作業多元化設計研究》調查發現,很多家長希望教師要精心的布置數學家庭作業;布置的家庭作業做到時間合理、形式豐富,難易適中;多出些學生感興趣的、生活化的、實踐探究式的、拓展創新型的作業,便于學生積累豐富的數學活動經驗。作業盒子改變了學生提交作業的方式,也改善了教師的作業體驗,讓教師能夠做到移動辦公。隨時隨地可以布置作業,不用批改,這大大減少了老師的工作量。作業盒子數學作業的批改不僅是數學知識的反饋過程,也是我們教師與學生之間互相交流的一個平臺。通過有效的作業批改不但可以引導學生學會學習,而且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同時還能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筆者首次接觸“作業盒子”這個APP后發現,老師可以在作業盒子上布置作業,完全不用親自批改,題目正確率、學生正確率、學生完成情況排名等數據,在學生提交的那一刻就自動生成了,減輕了老師批改作業的負擔,非常方便。對學生來說,做作業盒子里面的作業可以領金幣,訂正作業也可以領金幣,當金幣達到一定的數量時就可以兌換禮品了,這激發了他們很大的積極性。除此之外,作業盒子還會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智能評測,這不僅為教師了解學生學習情況提供依據,還為實現自適應學習提供可能。
3.1 題庫過大,題目質量參差不齊。作業盒子根據大數據分析,對海量的數學題進行收集整理歸類,里面的題量非常多。除了追求數量,題目質量的把關對于教學質量的提高也是至關重要的。曾經有幾次筆者布置家庭作業發現,有些題目非常簡單,幾乎所有同學的都會做,有些題目超級難,難倒了一大片。太簡單的題目不容易拔高學生的認知水平,而太難的題目又容易打擊學生的自信心。
3.2 沒有時間限定,容易導致做題效率低下。筆者剛開始布置“作業盒子”上的作業時,有好幾位家長不愿意讓孩子去做這份作業,原因是影響視力。還有一位家長說自己的孩子每天都在做“作業盒子”,但是成績就是不見起色。聽她說完,我去查看了她的孩子做“作業盒子”的情況,發現她每次做題時間都非常長,別人十幾分鐘能完成的作業,她要至少花半個小時。此外,她的孩子花這么長時間把題目做完后就不訂正了。因此,在作業盒子上的作業最好能夠根據數學題的題量和題目難度限定時間,這樣既能夠不影響視力,還能提高做題的效率。嚴格學生控剌作業時間與上網時間,教師與家長應該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與監督,使學生養成良好上網的習慣與學習習慣,加強學生的信息素養。
3.3 題型單一,不能夠讓學生充分掌握所學的數學知識。筆者觀察了作業盒子上的數學題目,幾乎都是以選擇題和填空題的形式出現的,這樣會產生學生做題亂蒙的情況,也不能更好地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小學高年級的數學作業,尤其是主觀題或難度系數較高的題目,學生通常需要在正式作答前,進行一些演算、筆算,而這些過程必須依賴于書面形式,在移動設備中的在線作業平臺無法滿足這方面的需求。所以,學生利用移動設備進行作業活動,完成較為復雜的習題時,無法真正實現隨時隨地學習的目的。
4.1 進一步篩選題目,提高題庫的質量。由于題目數據庫的龐大,為了有更好的使用效果。筆者認為作業盒子的團隊成員除了大量搜集數學題目外,更多地需要對題目質量進行分析,篩選出一些好的題目。不過工程是非常浩大的,需要時間的積淀。此外,教師在布置作業的時候最好不要隨便布置,可以仔細看一下里面的題目,挑選一下再布置。如果有時間最好先做一遍題目,以便對題目難度和做題時間有較準確的把控。
4.2 限定時間,避免做題效率的低下。由于題量和題目難度系數的不同,每次完成作業的時間是不同的,甚至差距很大。而且,長時間捧著手機對于學生的視力影響很大,家長也會反感,不愿意讓學生使用作業盒子。為了培養學生合理的時間觀念,提高學生的做題效率,期待作業盒子這個APP以后能夠由教師設置完成作業的時間,規定時間一到學生就不能做題了,至于那些未完成的題目學生可以在訂正的時候繼續完成。
4.3 豐富題型,全面提升學生的數學能力。數學的知識領域是非常龐大的,里面有各種各樣的數學知識,這些知識的學習對于學生數學能力的培養有很大的作用。在現在的使用過程中,筆者覺得作業盒子里面小學數學題型的覆蓋量還是很低的,不夠全面。今后,建議可以適當豐富題型,除了選擇題、填空題,還可以出一些判斷題、解決問題、計算題等,這樣可以豐富學生的數學經驗,增加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新課標中指出,信息技術的發展對數學教育的價值、目標以及教學方式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我們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向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進教與學的方式。隨著科技的發展,教育方式也將不斷改進。現在作業盒子的功能正在不斷增加,相信作業盒子這個教育信息化工具不斷完善,合理地使用,必定會對學生的學習以及教師的教學產生很多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