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榮永
(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南丹縣大廠鎮翁樂小學 廣西 河池 547205)
數學一直以來都是邏輯嚴謹以及抽象性強的學科,在小學生看來數學是非常難學的,不僅僅是學生,諸多的教師為數學教學頭疼,但是教師主要思考的是小學數學課上如何才能改變枯燥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趣味性,這一問題隨著“微課”進入到數學課上被解決,微課在數學課上的應用,讓數學學習變得更加具備趣味性,讓學生更加積極自主參與到數學教學中,提升了數學課的整體質量。
數學學科本身具有較強的邏輯性,所以在對新知識進行學習的過程中,往往需要對舊知識展開復習。而小學階段的學生在關聯性和記憶力方面有所欠缺,受大量信息影響,他們容易消減學習興趣,而微課內容較為精煉,而且信息涉及廣泛,對其進行有效的應用,更容易被學生所接受,從而使舊知識得到更好的復習。例如,在對平行四邊形方面的知識進行學習時,需要對面積公式進行推導,即將平行四邊形通過轉換變成一個面積相同的長方形,然后通過對比分析,借助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將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推導出來,在對該公式進行推導以前,需要學生對平行四邊形以及長方形的相關知識進行回顧,但這些知識與本次學習內容的間隔時間較長,這時,教師可以借助微課,利用課前提問,讓學生回憶起所學內容,并通過多媒體的動態效果,向學生展示該圖形的底和高的關系,這樣不僅能夠使學生的興趣得到有效的激發,為后續知識的學習奠定基礎,還能達到提升教學效率的目的。
微課可以讓學生在家完成知識的初步感知,帶著數學問題走進課堂,課堂變成了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思維碰撞的舞臺,改變了教師“一言堂”的格局,改變了學生參與面狹窄,學習熱情不高,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改變了課堂氣氛沉悶,缺乏生命活力的現象。課堂教學則是以問題為導向貫穿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始終,翻轉課堂側重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盡可能給學生空間,實現學習可持續發展。例如教學人教版六年級“百分數的意義與寫法”,課前,我制作微課讓學生先去預習,課堂上,教師針對學生預習中所遇到的問題和困惑進行引導,特別是百分數和分數在意義上有什么異同點,組織學生進行交流討論,師生互動對話,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課堂教學中正確理解分數、百分數的聯系與區別,更好地理解掌握百分數的意義,常言道:問題是思維的起點,問題是數學的“心臟”。學生有了問題,才會思考和探索,有了探索才會有創新和發展,課堂上,學生對問題展開了討論正是課堂教學中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煥發了教學生命的活力。
所謂的數學思維,包括很多方面的內容,其中,有數學問題的解決能力、數學邏輯的思考能力、數學空間的理解能力等等,這些能力都是需要教師在平時的課堂教學過程中,逐漸幫學生建立起來的。對小學生來說,一下子讓他們完全去理解這些能力的內涵,并形成自己的獨立的數學思維,具有一定的難度,但這并不意味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需要滲透這方面的內容,反而是更需要教師通過一些更加直觀、形象的方式去幫助學生逐漸地形成這種數學思維,從而才能讓學生在日后的數學學習中走得更加長遠。
如教師在教授《認識物體和圖形》這一部分課程時,要明確該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師就可以在課前為學生做好一個Flash教學動畫,這個Flash動畫的主人公最好是長方體、正方體、球體與圓柱體這四個角色,讓這四個物體直接的給學生介紹自己的特色,從而不僅能夠讓學生記住這節課程的教學知識和內容,而且還能夠培養學生在數學方面的空間思維能力。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課后學習一直是教師關注的焦點。在課堂上,教師可以解釋知識并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生如果有不懂的知識和課堂上沒有消化的內容,則沒有辦法和渠道進行鞏固學習。這種情況隨著微課教學形式的應用得到了很好的改變,教師根據課堂教學內容錄制微課,供學生在課后的學習。教師錄制完成課程之后,可以通過網絡上傳。學生在課后下載觀看,可以根據自己在課上沒有聽懂的地方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這樣就可以將學到的知識吃透。同時,教師也可以通過QQ、微信等形式與學生在課后交流學到的知識,解決存在的問題,可以達到非常好的效果。例如:在解釋組合圖形時,教師可以收集各種圖形組合并將其制作成微型課程視頻,將這些組合圖形發送給學生。學生需要了解什么是圖形組合,列舉生活中圖形的組合,并分析組合圖形區域的計算方法。此外,教師還應使用微課程視頻來明確學生課后學習的方向,以便學生在課后有效準備。
小學數學教師要重視并合理運用微課,牢牢抓住當前教育信息化這一改革潮流,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客觀訴求,結合數學知識點精心制定教學方案,設計集啟發性和科學性特征于一身的微課課件,運用微課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豐富數學教學內容,彰顯學生主體地位,指導學生學習技巧,培養學生應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