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勛成
(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武鳴區城廂鎮六聯小學 廣西 南寧 530199)
在農村生活、上學的學生,他們的學習條件與資源以及校園設施相對落后,信息交流也沒那么便捷,因此合作學習是他們之間互相分享學習經驗的重要方式。那么在農村環境下,合作學習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發揮怎樣的優勢以及在具體的課堂教學實踐中,老師可以采用哪些方式來促進學生合作學習的開展呢?
分組是小組合作學習的基礎,科學合理的分組才能夠保證在接下來的學習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師在進行分組的時候要對所有學生的數學成績、性格特點以及興趣愛好和其他特長等進行詳細的了解,教師可以通過設計一份調查表,讓學生對自己的基本情況來進行填寫,同時也可以填寫上自己希望的學習小組的分組。合適的分組不但可以使學生之間的交流更加順暢,還可以起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其次,要明確小組中每名學生的職責,在進行小組分組的時候要考慮所有學生的特長,明確學生在小組中的職責,可以由教師在充分征求學生的意見之后進行職責分配,組長要統籌全局,組織小組的討論活動;記錄員要認真記錄小組的討論活動。同時可以在一定時間之后,將組員的職責進行調整轉化,使得每一名學生都能夠體驗不同角色的職責,提高其各方面的能力。
正所謂“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合作學習的展開不是隨意進行的,而應綜合教學內容與學生水平等眾多影響因素。合作學習模式的運用一般在以下這兩種情況下,首先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比較難,單靠學生自己沒有辦法完成學習任務,其次是針對同一個問題,學生們無法得出一個統一的結論。總而言之,只有在遇到比較難的教學重難點時再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才能從根本上實現合作學習的最大價值。因此,教師在教學實踐要找準契機與場合,特別是新課改對中小學的教學有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種教學模式愈來愈受到教師的青睞,在教學領域占據著重要地位,革新了傳統的枯燥乏味的教學模式。在今后的教學中,小學數學老師必須采取有效的措施,促進小組合作學習效率的提升。比如在教到乘法口訣的時候,可以以小組為單位,使學生先在組內討論乘法口訣表的特點,隨后通過互相檢查、比賽記憶等形式來調動學生積極性,提高背誦與記憶效率。
課堂教學實踐中,老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一些合作型的學習內容。讓學生意識到,這個內容如果只靠自己,是無法獨立完成的,需要與他人進行良好的合作,才能更好地完成,這個時候學生就可以主動地去與他人進行合作,培養自己合作學習的能力。比如說,在學習人教版小學數學課本中有關于圓的知識的時候,老師可以讓學生去思考,生活中有哪些圓的應用,讓學生盡可能多地說出一些答案,并且思考一下為什么這些物體要設計成圓形。這個問題的答案有很多,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東西都是圓形的,比如井蓋,桶,車輪等等,這些都是學生比較容易想到的答案。可以在小組內展開一定的討論,每個同學說說自己的看法,最后再匯總小組內每個同學的答案,形成這個小組的最終答案。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發現,自己的能力和想象空間是有限的,自己長到的內容也可能是比較片面的,當別人提出跟自己不一樣的或者自己沒有想到的看法的時候,自己就可能會突然間受到啟發,這就是小組合作學習重要意義。
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引導者與組織者,在學生展開自主合作學習時,應在最大化保證學生課堂主體地位的前提下,適當參與到其討論當中。并結合學生的討論主題與教材知識,對其存在的問題提出針對性的建議,以此保證學生合作學習時探究方向的正確性,從而大大提高合作學習效率。另外,教師通過給予學生合作學習探究方向的點撥建議,還有利于增強師生互動,使學生在專業知識等方面存在的疑惑能及時得到解答,不僅增強教師自身專業化形象,還為活躍課堂氣氛、維持良好師生關系提供了保障。例如在學習《認識人民幣》這一課時,教師首先通過多媒體為學生展示生活中用到人民幣支付的場景,比如超市購物等,以此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隨后,教師將提前打印好的人民幣圖片以小組為單位發放,讓學生通過合作來交流意見,設計一個課堂小表演來展示人民幣的特征與運算。而教師既可以參與到學生的合作中與其一同完成課堂表演,又可以作為評委對其合作成果體現的人民幣知識做出點評,使學生進一步理解相關知識。
農村小學數學課堂有其自身的特點,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能夠使學生在分享學習經驗的基礎上提高效率,同時對培養其語言溝通與表達能力以及啟發思維、進行發散性思考發揮著重要作用。本文對小組合作學習法在農村小學數學課堂中的重要性和不足進行了分別說明,同時對如何更好地將小組學習法應用于農村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給出了一些意見,希望能夠促進農村小學教學質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