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芳
(西藏自治區拉薩市拉薩市第三中學 西藏 拉薩 850000)
歷史是一門以時間為軸線,穿插著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基礎性人文學科,包含著中國古代史、中國近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現代史等幾部分,時間地域跨度比較大,涉及的知識也比較廣泛,作為老師不僅要傳授給學生知識,還要關心學生的日常生活和情感變化,千方百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所以在今后的教學環境中,要盡可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學生成為無話不談的好朋友,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形成符合現代化教學的新體系。
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尤為重要的,教師在課堂上不能死板地傳授課本知識,要與學生產生有興趣上的共鳴,學生對學習有了興趣,那么學習的效率也就提高了。我們都知道現在許多的電影、電視劇都是根據真實的歷史事件改編的,在上歷史課之前,老師可以先問學生看過哪些電影、電視劇是由真實歷史事件改編的呢?把學生們的注意力由緊張的課堂上轉移到他們喜歡的課余生活中,沒了緊張與壓迫,學生自然而然地就會積極發言,忘記了自身在課堂上,仿佛就像在聽故事一樣。在學生的討論之中,老師可以趁機說道,像電視劇里面的演的內容只是歷史長河中的一小部分,還有更多更有趣的歷史內容等待我們去學習,以及驚心動魄的歷史事件,偉大的歷史人物,只要我們學習了這些,我們就會掌握許多歷史知識,成為百科全書。在以后的課堂上,老師就可以先用一個歷史人物,或者一個歷史事件來引出今天的講課內容,給學生廣闊的想象空間,增強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從而達到歷史課程的教學效果。
在講課前老師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既然有了好的開頭,接下來就要乘勝追擊,引導學生,激發學生的熱情。作為老師要時刻記得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要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課堂上可以給學生分組進行答題,表現好的小組可以獲得獎勵,或者在講臺上模擬歷史環境,模仿歷史人物,根據不同的內容,使用不同的方法,讓學生自主投入到搜集、整理歷史的資料當中。在學習世界近代史時,很多學生對于國外的發達技術很是好奇,對于國外生活很是羨慕,產生了崇洋媚外的想法,對于這種現象,老師可以讓學生收集關于資本主義國家是如何使用暴力燒殺搶掠發展自己國家的資料,讓他們認識到真正的原因。另外老師可以講述在改革開放之后,中國是如何飛速地發展,中國現代化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屹立在世界的東方,走向真正的強國之路,以此來端正學生的態度,培養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懷,培養他們樹立自強不息的信念,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合理有效地運用歷史知識可以開闊同學們的眼界,提升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讓他們用客觀、實事求是的角度去看待問題。
學習歷史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從認識歷史到積累歷史,再由積累歷史到理解歷史,通過課堂的學習與思考,逐步理解人類文明進化的心酸歷程以及取得的巨大成就,用客觀的角度對待真實的歷史事件,通過思考與討論,分析歷史人物的心理進程,對歷史事件進行歸納和總結。真正的老師不應該只局限在課堂,要在課上課下都做老師。有的老師認為只要在課堂上把課本內容都傳授給學生就行了,課后的復習對于學生的影響不大。這種想法是大錯特錯的。根據記憶曲線顯示,如果學到的知識不加以復習,那么很快便會忘記,之前所做的一切就都是無用功了。因此,為了實現歷史學科的最終目標,避免學生在課堂上有興趣,課后失去對歷史的興趣,所以需要教師在課后同樣激發學生的歷史興趣,達到復習、鞏固的效果。教師可以每天早晚自習在黑板上開展關于歷史題材的板報,每天挑選一名學生上臺講解一個歷史事件,通過書籍、網絡進行查閱資料,對所學習的歷史內容進行鞏固、記憶。在周末或者假期較長的時間老師可以帶領學生們參觀歷史博物館,游覽當地的具有歷史氣息的文化遺址,通過這些名勝古跡可以讓學生們的歷史知識更加豐富,更加深刻,還可以讓同學們通過對歷史事件的理解,進行劇本編寫,或者是以情景劇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對于歷史事件的看法。
總而言之,初中階段是學生掌握知識、積累知識的重要時期,為了為以后的更加繁重的學習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礎,老師在今后的教學環境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不管是在課上還是課下,都要去關心學生的生活情況以及多與學生探討歷史課的學習問題,發現問題要及時與學生溝通,讓學生感覺到老師是愛他們的,學生感受到了老師牽掛的溫暖,就會更加激發出學習歷史的興趣,成績自然就會很快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