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博桂
(廣西蒼梧縣沙頭鎮第二初級中學 廣西 蒼梧 543100)
在目前的初中學校中,學校領導、家長、教師還有學生都一致認為,歷史是一門副科,對于歷史的學習比較簡單,教師也不用給學生講解什么,只需要在課堂上給學生勾畫一些重要的歷史事件,讓學生記住這些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涉及到的人物,記住事件發生的起因、過程、結果就可以了。學生對于歷史課堂的學習也不需要花費過多的時間和精力,只是多背背就可以了。實則不然,初中歷史課程的教學并不像人們想象的那么簡單,歷史知識的學習是有很大的技巧的。整個歷史課程的教學是有一個完整的框架的,歷史的發展是有一定的脈絡關系的。我們需要給學生理清脈絡,找出其中的關系和聯系,尋找他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這需要教師的歸納和總結,所以歷史的學習并不是簡單背背的問題。在就是學生對歷史課程學習不重視,導致很多學生歷史課上不認真聽講,說小話或者寫其他學科的作業等等,學生總是不用心學習歷史。所以在目前的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時,教師要面臨的問題很多,尤其是學校各方面對歷史課程的不重視,是導致歷史課堂教學困難的因素之一。這也給初中歷史教師課堂教學增加了很大的難度。這也使初中歷史課堂教學較低的原因之一。
在傳統的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宰,教師主要是按照自己的思路講解教學內容,對學生的關注很少,對學生的掌握情況了解也較少,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知識,學生就像是知識的容納器一樣,無條件的接受著。學生根本就不動腦筋思考,只是死記硬背。他們對所學知識不深入思考,更不能靈活運用。這樣的教學學生沒有學習興趣,學習效率極低。在課堂上,教師和學生的互動較少。所以,我們要改變這樣的狀況,教師要和學生多交流,多談心,多關心學生的生活和學習,使學生真正感受到來自教師的真誠的關心和愛護。使學生感受到教師很理解他們,很了解他們,很明白他們的不容易,教師和學生產生共鳴。這樣學生就會把教師當作知心朋友,就會和教師交心,教師也就了解了學生的所思所想,這樣教師就可以及時給學生做思想工作,在思想上和學習上給予引導,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這樣學生和教師之間的關系會非常融洽,學生會喜歡教師,也就喜歡教師所教的科目,也就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效率會相應的提高。
隨著多媒體等多種新型的教學設施進入中小學校,這使得中小學校的課堂教學發生了很大變化,給課堂教學帶來了生機和活力。尤其是初中歷史的課堂教學,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一些歷史事件的視頻,讓學生感受當時的氛圍,增加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和留下深刻印象。比如在學習《西安事變》《七七事變》時,給學生播放這些歷史事件的電影視頻,讓學生感受那些精彩的瞬間,使學生從多種感官感受當時的情境,以加深印象,也深刻體會事件發生的歷史背景,加深對這些事件的理解和感悟。利用多媒體可以使學生開闊視野,讓學生“足不出戶,了解天下事”,這樣就增加了歷史課堂教學的課堂容量,增加歷史課堂的吸引力。利用多媒體可以打破時間和空間概念,讓學生體驗歷史事件中“驚心動魄”“輝煌氣勢”“凌云壯志”。教師要提前搜集整理好這些資料。在課堂中讓學生去體會去感悟,使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學到知識,使學生感受歷史課堂的輕松愉悅。使學生對歷史課堂教學充滿了期待。
高效課堂教學結構應該是“在情景中展開,在活動中推進”。由于歷史知識有過去性的特點,不能再現,更不能重演,所以這就需要教師創設多種教學情境,讓歷史課堂教學情景化。教師要利用各種教學手段滲透情感,通過對圖片、電視、多媒體課件的展示和學生表演等方法,渲染出形象生動、逼真感人的氛圍,多方面、多層次、多角度地喚起學生的注意,使學生身臨其境,從而讓學生在這種氛圍中去感知和探究歷史。如在教學《明朝的八股取士》和《清朝的文字獄》時,教師可以針對教學內容布置學生課下查找資料,編寫活動劇本——把看榜人不同的表情、動作展現出來,讓學生在表演中感受八股取士禁錮了學子的思想,既損害了儒學本身的發展,也阻礙了中國古代科技文化的進步。其直觀感受遠遠超過了教師的平鋪直敘。當然,除此之外還有很多方式,如讓學生走上講臺當老師,就某一個專題分組開展辯論賽,編排和表演歷史短劇,學唱歷史歌曲,編寫家庭史、社會史,舉辦故事會,撰寫學生小論文等,這些都會讓學生感到有趣,也就會讓他們主動地學習歷史知識,最終達到教學的目的。
總之,構建歷史高效課堂,必須功夫下在課前,組織落實放在課中。備課必須備課標、備教材、備學生,不僅要研究教材、理解教材,仔細推敲教學的重難點,更要了解“學情”,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認知規律選擇課堂教學的“切入點”,設計合理的教學活動。在教學活動的組織上要做到高效嚴密,確保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此外,在目標的檢測上還要設計高質量的有針對性的課堂練習。只有這樣,才能讓我們的歷史課堂真正高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