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金蘭
(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蒼梧縣獅寨鎮初級中學 廣西 蒼梧 543100)
在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是非常重要的。在歷史課上恰當的運用歷史故事貫穿課堂教學,是一種不錯的教學思路,這樣不僅增添了歷史課堂的有趣性,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讓課堂充滿智慧,而且還符合教學目標與增強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經調查發現大部分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來源于歷史故事的融入,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這個喜好來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積極性進而引導學好歷史。為了促進初中歷史教學活動的開展,我們應該發揮歷史故事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筆者將就此問題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不是所有相關的故事都適合課堂教學,要想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歷史教師要在課前認真的篩選歷史故事。我認為選擇歷史故事要堅持三個原則,真實性、針對性、趣味性。真實性就要求我們尊重歷史,要符合歷史史實、不能夠隨意編造;針對性就是要明確借用歷史故事的目的,為了讓學生更好的掌握知識,所以所講故事要緊密聯系課本內容;趣味性就是要求所選故事要足夠的精彩有趣,起到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作用。
一堂課是否成功,如何開頭是個關鍵因素。在導入新課時引用與課堂教學相關的歷史故事,通過歷史故事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有助于提高課堂效率和完成教學目標。一個引人入勝的開頭肯定會把學生注意力吸引到教師的授課中。對于初中生也是一樣,他們的好奇心強,教師講完故事后,提出一些有價值的問題,來設置幾個懸念,吸引學生注意力,從而激發他們的求知欲,使其快速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例如在進行七年級上冊《伐無道,誅暴秦》這一課教學時,教師可以首先講一講秦始皇“掃六合,一統天下”,當時的秦國可是世界上疆域遼闊的封建強國,接下來設置懸念,提出兩個疑問,為什么鞋子沒人買,拐杖卻成為搶手貨?學生們馬上也就來了興致,一個個追問為什么會有這樣奇怪的現象呢?這時教師再接著講述秦朝的統治殘暴無情,建立了阿房宮、驪山墓,修筑了長城,死傷了多少老百姓啊,還有賦稅、徭役、兵役都十分沉重,刑法十分殘酷,老百姓都活不下去了,最終導致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造成了秦朝很快的滅亡了。這樣導入新課很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使得接下來的講解也會認真聽,對教材的理解也就更深刻了。
據調查顯示,初中生能夠集中精力聽課的時間大約是25分鐘左右,要想一節課時刻保持學生的熱情相當難,如果教師只是單純地講述課本知識,學生開始時激起的興趣也會消失,所以教學過程中也要恰當穿插運用歷史故事講解,這種方法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而且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有效化解課堂中的重點、難點。例如在講解七年級歷史課本中的《甲骨文與青銅器》時,如果只是進行知識的講述,學生們是沒有什么興趣的,我發現課本中重點提到了“司母戊鼎”,于是我便查閱了許多有關知識,此方鼎1939年出土于安陽吳培文的祖墳,吳培文擔心國寶落入日本人之手,是多次躲藏,有一次甚至想把鼎砸爛分塊運走,大家發現把鋼鋸的鋸齒都拉沒了,鼎上才劃出很淺的一點紋痕。后來又用鐵錘砸,砸掉了一只鼎耳,幸好沒有繼續,否則今天我們就見不到了,到最后用膺品逃過了日本人的搜查。抗日戰勝利后,1948年方鼎在南京展覽,差點讓蔣介石帶到臺灣。1959年方鼎被運到了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經我國杰出的歷史學家、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親自現場考證,確認為大鼎上的銘文“司母戊”三字,從那以后大鼎才有了自己的正式名稱。這個歷史故事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學生們都津津有味的聽著,不斷的提出一些問題。學生們還加深了對青銅器的印象,也知道了對文物要進行保護。在學習《北洋軍閥》時,教師可以講一講吳佩孚的故事,引導學生對其抗戰勝利的貢獻及意義等問題有所了解,學生會更為深入地了解軍閥割據的利與弊。所以,在教學中可以合理穿插歷史故事,是有利于促進歷史教學活動的深入開展的。
歷史課本中所講內容不會將事件從頭至尾呈現,教師要適當運用歷史故事進行補充,幫助學生對事件了解得更詳細。而那些簡潔、幽默的歷史小故事不僅會讓學生記憶猶新,還有利于突出重點、鞏固知識。在結尾時教師的一個適宜的歷史故事猶如一場演出的壓軸戲,會有余音繞梁的效果。例如在學習“商鞍變法”這一課時,教材上有一段小字講述了商鞍“徒木立信”的故事,目的是贏得百姓的信任,便于自己推行變法,但是最后商鞍受“車裂之刑”而死,學生們都感到很惋惜,認為刑法太殘酷了。這時我問道:“商鞍被處死了,那么變法失敗了嗎?”為了啟發學生的思維,我講了一個《史記·商君列傳》中的故事,在秦孝公死后,秦惠王即位,反對商鞍的貴族誣陷他謀反,秦王就派出官吏逮捕商鞍,商鞍逃到邊關打算住客棧,可是客棧的人卻說:“按照商君的法令,留宿沒有通行證人是要判罪的。”結果商鞍只能離開秦逃亡魏國。商勒在關鍵時刻卻因變法害了自己,但另一方面卻也說明了變法已經深入秦國各個角落,被廣泛推行。商鞍死了,但是他的變法卻推行開來,從此讓秦國走上了富兵強國的道路,為將來的統一天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課堂這樣結束,能夠促使學生加深理解教材內容。
綜合上述,歷史課堂教學上要充分發揮歷史故事的作用,讓歷史故事貫穿歷史課堂教學。從而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拓展知識面的目的,用深入淺出的小故事,化解教學重點和難點,運用恰當的歷史故事鞏固課堂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