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芳
(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區第十一中學 內蒙古 通遼 028000)
中學美術欣賞教學是一種把造型藝術作品作為審美對象的感覺與感情為主導因素的心理活動形式,它與教師的引導和學生對事物的認識、理解緊密相關,我們不妨從學生的生理心理及智力發展方向來分析掌握中學生的欣賞習慣和欣賞特征。(1)強烈的色彩刺激能激起學生的欣賞興趣,吸引他們的注意力。藍藍的天,紅紅的花,綠蔭蔭的樹木,黃澄澄的果實,鮮明艷麗的顏色常常等使他們欣慰和喜悅,樂于接受,如果我們把黑白圖片和彩色圖片同時放在他們的面前,學生將對彩色圖片反映強烈一些。(2)學生在欣賞過程中,往往注意某個細節的觀察而忽視整體或注意整體而忽視其它。例如七年級學生在觀看繪畫作品《美麗的風箏》時,他們全被風箏上色彩艷麗的花紋吸引住了,以至于忘記了手帕的存在,變成了看花。中、高年級同樣有類似的現象,八年級的學生欣賞工藝作品的刺繡,結果他們全把刺繡作品當作繪畫作品看。(3)學生在欣賞過程中,通常是憑第一印象的感覺來欣賞作品,無意識屬性強,受情緒牽制的隨意性大。他們對作品的感受總是激動片刻、粗略領會便心滿意足,未能仔細琢磨,對作品的感受能力難于在較長的時間內持續增長。(4)學生在欣賞過程中,依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見聞認識及由畫面產生的聯想對作品進行評判。對那些反映他們熟悉的生活和內心世界的兒童畫或同學、朋友的優美作品,他們大都能夠接受,并常常用來作自己的范本。例如,城市的孩子從小看見的就是整潔、光亮的柏油路,五顏六色的霓虹燈,明亮的大廈高樓,他們就感受不出繪畫作品中農村低矮的房子、稀疏的籬笆、亂的石頭和柴堆也是一種美麗。(5)為加深學生對作品的感受,視覺記憶常常需要伴之以聽覺記憶,尤其是欣賞古今中外名作,沒有教師生動有趣的語言幫助,學生對藝術作品的感受也不會很深。在實際教學中,許多成功的教學課都運用了音樂伴奏的教學手段,目的就是渲染氣氛,強化記憶。
2.1 創造良好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作為最好的老師,是一切中學學科教學的基本源泉。多媒體教學不僅可以形象生動的將圖像進行富有色彩的展示,而且可以通過細膩柔和或清新悅耳的音樂,創造一個藝術氣息濃厚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習,可以充分感覺到美術的藝術氣息。例如在欣賞著名畫家梵高的作品《向日葵》時,我先通過多媒體將梵高的作品展示,之后播放一段溫和的鋼琴曲作為背景音樂,然后逐步對梵高本人以及《向日葵》這幅畫的創作背景進行富有深情的介紹:在1888年的法國南部,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一位畫家在畫室中全神貫注地創作,這幅著名的《向日葵》就是如此誕生,整幅畫猶如閃爍著熊熊烈火,艷麗、華美,同時又給人以厚重、細膩、和諧之感。如此講授,使學生在處于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中潛移默化地受到了美的熏陶,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審美意識。
2.2 突出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發揮主觀能動性。傳統的教學,課堂是教師預設好的課堂,教師在課堂上是非常有權威的,學生根據教師的思路一步一步來掌握知識,教學過程忽略了學生的存在。新課改保證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明確自己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積極主動的參與,發揮主觀能動性,是在初中教學活動中取得良好學習效果的有效途徑。因此,在美術欣賞課中,要求教師改變傳統的一人講授教學模式,可以將學生分成小組,指派題目或任務,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學習,積極主動的投入到課堂,充分發揮自身的教學主體地位,而教師的工作主要是在一旁進行引導,指導學生要從哪些欣賞角度去欣賞美術作品。
2.3 欣賞也是一種創造過程,只有創造才有升華。美術欣賞課不應只是一味地欣賞,要讓學生在欣賞中有所體會有所感想,這種體會或感想是在欣賞過程中的一種創造,主要體現在引導學生如何發掘每件作品特有的最突出和最感人的美的地方,并對其做深刻分析。只有在欣賞中發揮想象進行創造性剖析,才能逐漸培養他們的藝術修養和創造性審美能力。凡高的代表作《向日葵》,是一幅靜物畫,從它色調、布局、瓶花的特定形成構成,以及筆觸的運用,油彩技法上的處理,都顯示出畫家對自然、生命、人生的獨特情感的體驗,傳達出一種既熱烈又悲傷,既騷動又孤寂的心理情緒。學生只有在充分了解凡高的基礎上,才能真正體會到這盤俯仰張弛掙扎的向日葵的內在涵義,才能理解那充溢著張力的新生命如何在凋殘痛苦的舊生命中誕生,才能理解凡高那強烈的愛心和渴望生活的欲望所感動。
總之,在初中美術欣賞課教學中,我們應牢牢把握住審美教育這條線,用心去體驗作品的內涵,切忌把教學變成“蜻蜓點水”,不深不入,應把審美教育提到一定的高度,因為這關系到整個中華民族的未來文化藝術素質的提高。教師要善于把學生的思想引入到教材所開設的藝術樂園中,激發他們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作為美術教師還應加強自身的美學修養,要積極運用自身的語言,教態、知識和各種形象手段,有聲有色有形的環境氛圍,讓學生在欣賞課中處于濃厚興趣的強烈求知欲,從而潛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欣賞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