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東沙湖學校 彭 媛
二十一世紀以來,互聯網技術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并在各個領域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社會發展也開始跨進“互聯網+”的新時代。隨著互聯網跟人們的工作生活關聯度越來越大,不僅使得人們的生活和工作越來越便捷和高效,也使得社會產出更加高質量和高效率,加速了社會發展進程。在“互聯網+”教育的時代大背景下,教育改革面臨難得的機遇,為教育界教育信息化的研究工作開辟了新的領域。
大數據是互聯網信息技術發展到一定程度時產生的,這個概念最早由世界著名咨詢公司麥肯錫提出。大數據,也被叫作巨量數據,實際上是一個數據集,能夠通過計算機技術在一定區間內對其進行捕獲、管理和處理。通常,一個數據集大約是10TB。大數據不同于海量數據,大數據規模大、種類多、價值密度低、處理速度快。
混合教學是以滿足學習者學習需求為目的的一種教學形式,其具有一定的個性特征,能夠根據課程的性質,在正確的時間內綜合考慮學習過程的各個因素,并在分析這些因素后,第一時間制訂完善的教學策略,以此來達到有效學習的目的,并在此基礎上達到一定的學習效果。
在大數據的時代背景下,移動互聯網網絡課程的教學環節會更加完善。教師在課前制訂好每周的學習計劃,然后在特定時間通過課程平臺來發布視頻、課件等一系列課程資源。與傳統的教學方法類似,移動互聯網在線課程在教學過程中也強調了“作業”和“測試”的重要性。每節內容后會有相應的作業練習,老師會要求學生定期參加相應的期中、期末考試。
大數據背景下的移動互聯網在線課程視頻不局限于教學場景的重現,而是根據實際情況來專門制作在線教學視頻資源,這是它跟傳統視頻課程不一樣的地方。移動互聯網網絡課程視頻最大的優勢是:第一,視頻內容簡短、模塊化。第二,視頻嵌入互動問題和課堂小測驗,提高學生的“沉浸感”和“學習興趣”,能夠第一時間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
大數據背景下移動互聯網網絡課程的規模化特點,這就使教師無法采用傳統的作業和考試批改模式。考慮到這個原因,大數據背景下的移動互聯網在線課程開發評論系統就誕生了,教師只是上課前結合課程特點和教學目標對評價進行評判,學生在老師的要求下按時寫完作業后進行提交,然后根據相互測評的標準來得分,這個分數一般至少為5分。
大數據視角下的混合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礎大致包括:第一,混合學習理論。它結合了傳統學習方法的優點和網絡學習的優點。它不僅充分發揮了教師對教學過程的引導、激勵和監控作用,而且能夠更好地反映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其學習能動性。第二,建構主義。建構主義研究表明,知識學習是學習者意義建構的體現,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學習者將實際生活中的感受和體驗進行總結。學習者通過把自己在生活和學習中的感悟分享出來,最終實現意義建構。第三,學習評價理論。評價的核心是提高學習效果。評價體現在學習中的很多方面,是學習活動的重要環節。
使學習者形成健康的學習習慣是大數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核心,通過一定的學習方法,使學生學會學習,形成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
大數據視角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操作流程可分為五個步驟:定位、學習環境創設、在線學習、課堂教學、反饋評價。在定位教育階段,教師和學生共同確定一定的教學目標,讓學習者知道學習的目的、如何學、學到什么程度等,這就是混合式教學的目標。這個過程對于學習者建立混合式教學的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非常關鍵的。
混合教學模式重視大數據視角下的教學評價是通過學習評價來實現的。一般來說,學習評價就是對學習的評價。這個過程不但要了解學習者怎樣學習,還要掌握學習者的學習效果,并進一步對學習者的學習方法進行完善,提升學習的效果。它的評價思想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從重視考試到重視學習者的成長;從重視學習成績到重視學習過程;從定量評價到定量與定性的有機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