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簡要分析了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的特征,梳理了其常見的六種投資策略和三項風控措施,最后提出了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在投資方面的獨特優勢。
關鍵詞:私募;證券;基金
在利率下行、剛性兌付逐步打破的背景下,銀行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持續下行,高收益的非標產品也面臨著供需萎縮和收益率承壓的問題。近年來各大商業銀行陸續推出了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產品,正是為了適應市場環境的變遷,滿足銀行高凈值客戶財富增長需求的重要轉變。
一、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的特征
私募證券投資基金是指通過非公開方式向少數合格機構投資者和個人合格投資者募集資金而設立的,并且投資于證券市場的基金。私募證券投資基金是相對于向不特定投資人公開籌集資金的公募基金而言的。按發行渠道來分,我國的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的發行方主要有信托、證券、基金、基金子公司、期貨、有限合伙公司等。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的特征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從募集方式來說,私募證券投資基金是采用“非公開”的方式來籌集資金的,這與公募基金采取公開募集的方式來籌集資金大為不同。所謂“非公開”方式,就是在基金的募集環節,基金對參與投資人的數量和基金的宣傳方式做出一定限制。如信托平臺發行的私募證券投資基金規定300萬元以下的投資人不能超過50人,且不得在公眾媒體進行公開宣傳等。
(2)從募集對象來說,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只能面向合格投資者進行募集,比如一些大的機構投資者和高凈值個人,這些人一般具有一定投資經驗,募集起點金額一般在100萬元以上。
(3)從信息披露來說,相較于公募基金嚴格的信息披露制度,私募證券投資基金不必對行業分布、主要持倉證券、持倉變化等詳細信息向投資者進行定期說明,只需要對大類資產的組合比例、基金凈值等關鍵信息進行披露即可,而且披露也只是針對其投資者,其他個人無法查詢基金運作信息。
二、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常見投資策略
1.債券策略。即主要投資在我國債券市場的投資策略,投資標的包括國債、企業債、公司債、其他各種債券及債券期貨。在債券組合的構建上,通常會綜合運用杠桿策略、久期策略、息差策略等子策略來獲得最大的投資收益。由于此類基金標的在債券市場,所以總體風險偏低,收益偏穩。
2.股票策略。即在股票市場上單邊做多來獲取收益,根據其篩選股票所用的方法不同,又大體可分為主動選股策略和量化選股策略。前者是基金管理人基于基本面、調研或操盤經驗,主動判斷市場走勢,進行人工篩選股票和買賣決策;后者是借助計算機在大數據分析的基礎上,創設自動交易模型程序,由模型程序根據市場變化的情況來篩選股票組合和決定買賣時點,甚至自動下單交易。在中國沒有推出股指期貨之前,陽光私募產品絕大多數都采用股票策略。
3.量化對沖策略。即“量化”和“對沖”兩個策略的組合運用。“量化”就是上文所述的量化選股,由計算機模型來篩選股票組合,使其具有正向的阿爾法收益(相對于股票指數的超額收益);“對沖”指借助市場上的做空工具,在開立股票多頭的同時,引入比例金額相似標的股票指數空頭,從而化解整個組合的系統性風險,而只謀求對股票多頭組合的阿爾法收益。量化對沖產品天然的有降低系統性風險的功能,通過引入相同金額的股指期貨對沖甚至可以將組合的系統性風險完全屏蔽掉;而量化策略運用大數據分析來幫助產品最大限度地篩選優質個股,降低非系統性風險,從而獲得市場的超額收益。因此,量化對沖策略又稱為相對價值策略。
4.管理期貨(CTA)策略,又被稱為商品交易顧問策略。側重于期貨市場(尤其是商品期貨)的投資,投資于商品期貨、金融期貨、期權與衍生產品等。管理期貨策略具有杠桿效應,且可以在一個交易日進行多個波段的交易,操作非常靈活,近年來越來越受到國內機構投資者的重視,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投資績效。
5.宏觀對沖策略。即一種基于宏觀經濟周期理論對經濟增長趨勢、資金流動、政策變化等因素進行自上而下的分析,利用宏觀經濟的基本原理來識別金融資產價格的失衡錯配現象,在股票、債券、外匯、商品、衍生品等各類資產進行投資,同時加入杠桿,以期待獲取高額收益。由于在某一時段總有表現比較好大類資產,所以宏觀對沖策略擺脫了單一市場的漲跌對基金的影響,收益比較穩定。
6.組合基金策略。即通過組合基金(FOF)投資于多個子基金,再透過子基金來間接投資到證券市場。如果其子基金分別屬于不同投資策略,則投資人透過FOF基金甚至可以同時實現量化、股票、債券、商品等多種投資策略的適時輪動配置。
三、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常見風控措施
風險控制是私募基金業績持續穩定增長的保障,把控風險對于私募基金管理尤其重要。下面分析幾項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常見的風控措施:
1.倉位控制。以某私募公司為例,其風險管理控制辦法規定:“如果基金經理的投資組合總體凈值從最高點下跌超過5%,強行賣出50%倉位。由風控專員對交易部門直接下達止損指令,不需要經過基金經理同意。交易部門無條件執行。發生投資組合止損的情況時,風控專員可以參考基金經理和投資總監的意見,來決定平倉的具體品種。”
2. 預警線和止損線。為了讓客戶的最大損失有所量化,目前越來越多的國內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在產品成立前就設立了預警線和平倉線。當產品凈值在任一個交易日觸及預警線(比如0.85)時,則必須將大部分資產平倉;而當產品凈值在任一個交易日觸及止損線(比如0.80)時,則必須將產品所投資的所有資產強制平倉變現,以避免進一步的損失。
3.安全墊機制。即在產品成立之初,基金實際管理人即用自有資金跟投一定比例(比如10%)的資金作為產品安全墊,率先承擔投資虧損。許多私募基金產品都設有安全墊機制。即當產品成立后一個時點(比如一年后)如果基金單位凈值小于1.00元,則安全墊機制啟動,此時,基金實際管理人放棄其持有的部分或全部份額來最大程度地彌補其投資人的損失。
四、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的獨特優勢
1.私人訂制。私募證券基金的投資策略和投資范圍較公募基金更加多元化和個性化,可以在股市、債市、商品、量化對沖中尋找最優的投資組合和投資機會,對資產進行主動管理,為高凈值客戶提供私人定制的資產配置服務。
2.操作靈活。在制度層面上公募基金對倉位的限制比較嚴格,這就導致了其在熊市中不能完全清倉來規避市場風險;而私募基金沒有對倉位的限制,熊市可完全空倉來規避價格下跌的風險,牛市則可以完全滿倉以最大程度地獲取價值提升,靈活的操作方式使得私募基金的業績表現更加優秀。
3.精英匯集。我國私募基金的管理人大多經歷了中國股市20多年的牛熊市歷程,他們之中,有的曾經是戰績赫赫的明星公募基金經理,有的曾在知名券商機構擔任營業部投資經理或資深行業研究員,有的曾管理過動輒上百億的保險資金、社保資金及企業年金,還有的是源于民間股神的華麗變身……新基金法的實施,私募基金爆發式的增長,都是導致優秀的公募基金經理“奔私”的原因。
4.追求絕對收益。在收費模式上,私募證券投資基金一般采用“2+20”模式,即2%左右的各種基金固定費用和超過業績基準以上20%的業績提成。而私募基金的規模一般較公募基金小得多,管理人能夠提取的固定費用較少,因此,私募基金的管理人主要依靠提取業績提成來獲取利潤。另外,私募基金管理人往往會拿出自有資金來跟投其管理的基金產品,持有其基金份額的5%-10%。通過分析可以看出,私募基金管理人和投資者在最終目標上是完全一致的,只有基金業績足夠好,基金管理人才能賺到錢,這就要求基金管理人必須追求基金的絕對正收益。
參考文獻:
[1]倪中新,孫怡沁,巫景飛.基金經理團隊特質對私募基金業績影響的實證研究——多樣化觀點抑或群體轉移[J].上海: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03)
作者簡介:
原婧(1979.2-? ),女 ,山西太原人,中級經濟師,國際金融理財師(CFP),認證私人銀行家(CP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