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蕓


摘要:本文選取了在新三板掛牌的30家江蘇省創新型中小企業為研究對象,以融資結構為解釋變量,以成長性綜合因子為被解釋變量建立模型實證研究樣本企業融資結構對其成長性的影響。研究結果顯示,江蘇省新三板創新型中小企業的內源融資率、股權融資率越高。企業成長性越好。
關鍵詞:創新型中小企業;融資結構;成長性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4428(2019)10-0010-03
一、引言
中小企業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重要載體,是創新型經濟社會不可或缺的中堅力量。中小企業要想維持長久的發展,就必須保證資金的充足。新三板對企業自身的運營門檻要求較低,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方式。在新三板掛牌的江蘇省創新型中小企業成長空間大、政策機遇好,在未來發展上具備戰略優勢,如何通過合理的融資安排獲取資金支撐起企業的創新能力。進而保障其當前和長遠獲得較好發展就顯得十分重要。本文探究江蘇省新三板創新型中小企業融資結構對其成長性的影響。為江蘇省新三板企業的融資決策提供具有參考性的意見。
二、理論分析
本文將融資結構分為內源融資、債務融資和股權融資三部分,探究不同融資結構對江蘇省新三板創新型中小企業成長性的影響。
(一)內源融資與創新型中小企業成長性
內源融資是企業通過內部融資渠道所獲得的資金,主要來自累計折舊、盈余公積和未分配利潤。優序融資理論認為企業有融資需求時,應先采用內源融資,其次考慮債務融資,最后才采用股權融資。內源融資是中小企業最易得、最便捷的資本,中小企業是能夠直接控制這些資金的使用和分配的。在中小企業擴大發展時,選擇內源融資不會產生任何債務利息或融資成本,也不會稀釋股東的股本,融資成本相對較低。另外,增加內部的融資可以更直觀地控制企業現金流動,可以讓管理者避免盲目投資與消費,有利于中小企業的經營績效,更有利于中小企業的未來發展。因此,本文提出假設:
H1:江蘇省新三板創新型中小企業的內源融資率與成長性正相關。
(二)債務融資與創新型中小企業成長性
Goyal(2003)以美國的上市公司作為研究樣本,得出了公司經營績效隨資產負債率的遞減而上升的結論。張榮艷,等(2013)在研究國內公司債務融資對經營績效的影響時得出長期借款和短期借款均不利于公司經營績效的提高,會阻礙公司發展的結論。企業經營者必須提高對高負債率的警惕性,因為過高的負債往往隱藏著企業的破產風險,容易導致企業進入資不抵債的局面。另外,相對于經濟實力雄厚的大型企業,國內大部分銀行對中小企業會采取更高的信用門檻,中小企業獲得銀行貸款的難度更大,再加上江蘇省新三板中小企業很少發行公司債券,因此中小企業面臨較高的債務融資成本。綜上,過多的債務融資會限制中小企業的發展,據此本文提出假設:
H2:江蘇省新三板創新型中小企業的債務融資率與成長性負相關。
(三)股權融資與創新型中小企業成長性
股權融資是以企業出讓部分所有權為代價。不會影響企業的總體利益。企業通過發行股票來融得資金雖然成本高,但具有較高的穩定性及較低的財務風險。可以提高中小企業經營效率,有利于未來發展。另外,在新三板掛牌的企業必須對首次掛牌的信息和掛牌后的持續信息進行披露,將企業的財務狀況置于利益相關者的監督下,因此,企業要想獲得長遠持續發展,就必須合法合規經營,不斷提升企業業績。基于上述原因,提出如下假設:
H3:江蘇省新三板創新型中小企業股權融資率與成長性正相關。
三、實證分析
(一)樣本選擇和數據來源
本文在選取樣本企業時做了以下篩選:在新三板創新層掛牌的江蘇省中小企業中選取參與“國家火炬計劃”“國家星火計劃”或榮獲“高新技術企業”“創新型企業”和“科技型企業”等稱號的企業;研究的數據期間為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所以要求樣本企業掛牌時間在2015年之前;剔除掉數據不全的企業。最終確定樣本企業為30家。30家樣本企業涵蓋16個行業,分布情況見表1。
(二)變量確定
1.解釋變量的選取
本文將融資結構定為解釋變量。內源融資由內源融資率來衡量:債務融資由資產負債率、銀行借款融資率作為代理變量;股權融資由股權融資率衡量。各變量具體計算方式如表2所示。
2.被解釋變量的選取
本文選取成長性綜合因子(F)作為被解釋變量以衡量江蘇省新三板創新型中小企業的成長性。成長性綜合因子的計算步驟如下:
(1)構建成長性綜合評價指標體系
本文從盈利能力、抗風險能力、營運能力、成長能力、創新能力五個角度對江蘇省創新型中小企業的成長性進行綜合評價。在這5個一級指標下包含11個具體二級指標分別是:凈資產收益率、基本每股收益、資產負債率、流動比率、存貨周轉率、應收賬款周轉率、營業收入增長率、凈利潤增長率、總資產增長率、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例、研發人員數量占比。
(2)成長性綜合因子的計算
本文選擇因子分析法來分析和評價江蘇省新三板創新型中小企業的成長性。以2017年為例,本文根據選取的11個評價指標,提取旋轉后特征根大于1的主成分,通過觀察總方差解釋表,特征根大于1的主成分有4個,其累計貢獻率達到75.428%。本文使用歸一方法根據因子貢獻率確定每個因子的權重。即:每個因子的貢獻率除以各個因子的累計貢獻率即可。具體權重如表3。
根據表3得出計算成長性綜合因子的表達式:
F=0.336F1+0.242F2+0.226F2+0.196F4
根據因子得分系數矩陣和成長性綜合表達式計算出2017年30家樣本企業成長性的綜合得分用于實證分析。
運用上述方法對樣本企業2015-2016年兩年的數據進行相同處理,得出每年的得分。
3.控制變量的選取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影響因素會導致企業成長性發生變動,如果沒有控制到位,則會影響后續的實證研究。本文增加了企業規模(sIZE)作為控制變量。
根據規模遞減理論,企業的成長速度與公司規模有著很大的聯系,公司規模的增大,會使其靈活性受到一定的影響,因此本文選取對成長性具有一定影響的企業規模作為控制變量。
(三)模型的構建
從本文的理論分析部分可以看出企業的內源融資、債務融資以及股權融資的變化。都會引起江蘇省新三板創新型中小企業成長性的變化。基于以上原因,建立本次實證研究的回歸模型研究樣本企業融資結構對其成長性的影響:
F=βo+β1+1FR+β2DR+β3SBF+β4sF+β5IZE+δ
其中βo為常數項,βi(i=1.2.3.4.5)為回歸系數,6為隨機干擾項。
(四)實證結果與分析
本文采用多元線性回歸分析驗證前文提出的假設。
1.模型匯總分析一般情況下,調整后的尺方處于O到1之間,并且最后結果越接近于1。表明回歸擬合越好。由表4可以看出,調整R方為0.300.因此本文構建的模型擬合度一般。
2.回歸方程整體顯著性檢驗
由表5可以看出,模型的F檢驗值為22.247.表明上文所建模型通過了方差檢驗;顯著性為0.000.這說明該模型有顯著的相關性,可以進行下一步的實證研究。
3.回歸系數分析
根據表6的回歸系數顯著性檢驗結果顯示:
(1)內源融資率的非標準化系數為0.149.P值為0.001(<0.05),表明江蘇省新三板創新型中小企業內源融資率對成長性存在顯著的正向影響。這與本文所提假設1一致。
(2)資產負債率的非標準化系數為0.087.P值為0.094(>0.05),所以沒有通過顯著性檢驗。銀行借款融資率非標準化系數為0.107.P值為0.140(>0.05),沒有通過顯著性檢驗,這與本文所提假設2不符。
(3)股權融資率的非標準化系數為O,119.P值為0.004(<0.05),表明江蘇省新三板創新型中小企業的股權融資率對成長性存在顯著的正向影響,這與本文所提假設3一致。
四、結論與建議
本文選取了江蘇省2015~2017年連續三年在新三板掛牌的30家創新型中小企業為研究樣本,分析了融資結構對企業成長性的影響,通過實證分析得出江蘇省新三板創新型中小企業的內源融資率、股權融資率越高。企業成長性越好,并提出以下相關對策及建議。
(一)提高企業內部資金的使用效率
通過上文實證分析可以發現江蘇省新三板創新型中小企業的內源融資率與企業的成長性具有顯著的正相關,所以新三板企業要提高對內部資金的敏感性,加強和重視平日的積累。另外還要在稅法允許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好政府對中小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增加企業內部的累計折舊,使得資金能夠迅速回流;在法律范圍許可的范圍內,適當增加未分配利潤比例,提高企業留存收益及任意盈余公積提取比例。進一步提升內源融資率,為企業發展爭取更多的原始資金,并可將資金運用到有利于企業長遠發展的關鍵點上。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二)提高股權融資比例,優化企業股權結構
實證研究表明,較高的股權融資率有利于江蘇省新三板企業成長性的提高。因此,從宏觀而言,提高股權融資的比重需要更成熟的多層次資本市場,政府要推進新三板市場融資功能的健全完善。從微觀而言,處在成長階段的中小企業。為了融得充實的資金,企業管理者必須廣泛了解和熟練運用股權融資手段。以便為企業持續發展補充資本金。
(三)提高核心科技水平,合理擴大企業規模
只有不斷增強江蘇省新三板創新型中小企業的創新能力,提高核心科技的水平,才能讓企業與時俱進,將企業的產品做到精細化的基礎上不斷向高科技邁進。從而使得中小企業在穩步發展中逐步擴大生產規模或經營范圍。合理擴大企業規模,增加企業價值,讓企業在數量和質量上得到質的飛躍,從而促進新三板企業的長久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