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長茂 曾超 王夢霏



摘要:本文以谷里休閑鄉村全域旅游區為研究對象,實地走訪并調研了該地區的全域旅游發展現狀,認為區內全域旅游發展定位清晰、基礎資源條件良好、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旅游產品有一定的特色,發展潛力較大,但因為該區自身區位條件和自然條件的局限性,導致時域熱點、交通效能、共享共建等方面還存在著不足,并相應的給出了一些建議,以期該區全域旅游更加健康的發展。
關鍵詞:全域旅游;鄉村旅游;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江寧谷里
中圖分類號:F590.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4428(2019)10-0068-03
一、引言
江寧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為國家級全域旅游示范區,共分四大片區,谷里休閑鄉村全域旅游區、牛首山佛禪文化全域旅游區、東山旅游服務產業核心區和湯山溫泉度假全域旅游區。四區發展各具特色。其中尤以谷里地區休閑鄉村全域旅游發展最為充分。利用四季花卉、茶文化產業、特色民宿、鄉村人家為核心打造谷里地區全域聯動發展的新鄉村旅游發展新格局。本文正是以南京江寧谷里地區為例,通過文獻研究法和實地考察法對江寧谷里地區的全域旅游資源進行了較為充分的調研,綜合分析其發展的優勢和劣勢,為該區全域旅游的發展提供經驗和策略支持。
二、谷里休閑鄉村全域旅游區發展的經驗分享
該片區位于寧馬高速以西,寧丹公路以東。繞城公路以南,常合高速以北的區域,以石塘竹海、黃龍峴茶文化旅游區、大塘金薰衣草、銀杏湖風景區、南山湖風景區等為山水框架,以公塘頭、雙范民宿村、石塘人家等為休閑產業框架,是南京市主城區南部旅游、休閑產業重點發展組團及綠色走廊建設帶。區內全域旅游發展定位清晰、基礎資源條件良好、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旅游產品有一定的特色,發展潛力較大。
(一)域內四區特色鮮明,優勢互補
江寧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整體分為四大片區,分別為谷里休閑鄉村全域旅游區、牛首山佛禪文化全域旅游區、東山旅游服務產業核心區和湯山溫泉度假全域旅游區。四區特點如表1所示。
江寧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內的四區分工明確、資源互補、特點鮮明,沒有明顯的資源雷同,除了中南部的牛首山佛禪文化盛景組團為域內明星級別組團,服務于全國和世界游客外。其余三個組團均以域內、南京、南京周邊200公里范圍的游客為主,尤其一南一北兩個休閑組團,一個以自然山水、特色民宿為資源特色,一個以溫泉為資源特色,互補性好,構成域內的南北發展雙極,對于江寧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未來在資源整合、產品布局、游客市場等方面都具有良好的戰略意義。
(二)區內功能區設置豐富、各類項目融合性高,效益產出潛力大
谷里休閑鄉村全域旅游區以自然山水為經脈,逐步構建成五大功能區協同發展的格局。
1.以黃龍峴金陵茶文化旅游村為核心打造的茶文化品牌融合區,該區以茶、花、山、林等自然資源為依托,重點打造黃龍峴茶文化、大塘金薰衣草、谷里花卉谷、金和園盆景等花卉、林木觀賞基地,在此基礎上建設高端精品民宿群,如龍鄉雙范精品民宿村、茶鄉星谷精品民宿群、云水澗文化展示中心、公塘頭民宿等,并和該區內的多功能驛站相互配合。做到點一線一面協同發展,打造區內的精華產品和高端品牌。
2.以銀杏湖風景區為核心打造的全省規模最大的生態主題游樂項目融合區。區內主要有以“植物王國”“動物世界”和“水上樂園”為重點的生態森林游樂休閑度假區,還有五星級國際度假酒店、國際標準高爾夫球場等高端配套設施。在谷里休閑鄉村旅游示范區整體以游憩康養、精致慢生活為核心的主基調下。融合了一組以運動刺激、生態娛樂、高端康養為特色的產品組團,為區內產品體系的豐富性提供了素材。
3.以南山湖風景區和牧龍湖風景區為核心打造的綜合生態度假休閑產品融合區。該區森林覆蓋率達70%。地形結構為“兩山夾一谷,一谷連兩湖”,資源組合優良。形成“山、水、林、田、村”生態格局,包括旅游休閑區、健身訓練區、分時度假區、農家樂項目區、度假村會所服務區五大區域。集觀光、健身、娛樂、度假、美食五大功能為一體。
4.以石塘人家為核心打造的田園鄉村休閑體驗融合區。石塘村獲得“中國十大美麗鄉村”稱號。3萬畝竹林環繞其間,村內皖南徽派建筑極具審美價值。一直享有“江蘇小九寨”的美譽。該區不同于其他休閑旅游度假區。它以原始村落為基底,游客與原住民相雜其間,村落建筑質樸、服務親切,不同于精致民宿、高端酒店、旅游度假區。但這里更具生活氣息,游客能以最自然的方式體驗鄉村生活。
5.以七仙大福村園區和溪田生態農業園為核心打造的“溪田田園綜合體”。該區為區內最南邊的項目組團,離客源核心較遠,因此僅僅依靠旅游發展明顯動力不足,因此該區圍繞田園農業這一基礎,全面加強“生產、產業、經營、生態、服務、運營”等六大體系建設。深入發展“農業+N”多元化產業鏈,努力將溪田田園綜合體建成基礎設施強實、資源配置豐富、農業景觀獨美、產品配置高端的集農業發展樣板區、農村建設示范區、農民生活幸福區“三區”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
(三)點(驛站)、線(道路、交通線)、面(景區)一體化發展
谷里休閑鄉村全域旅游區面積約40-50平方公里。域內旅游節點相對分散,大都由舊村落和自然山林改造而成,原有交通并不便利。在全域旅游發展過程中,第一要則是對交通的改造。目前域內已建成總長28.4公里的江寧美麗鄉村西部旅游環線。為了避免環線道路景觀的單一性和配套服務設施的不足,在環線的交通節點上又建設了晏湖驛站、芳草園驛站、逢緣驛站、高湖驛站、騎友驛站等14座驛站,沿線串起了大塘金、谷里花卉谷、石塘人家、黃龍蜆等8個美麗鄉村,驛站建筑造型和主題定位與節點處的自然和文化氛圍相協調。功能上也強調各具特色,既可休憩、娛樂,又可作為環線上的特色民宿、餐飲供給點,可以延長客人停留時間,從“半日游”變為“住一晚”,讓游客真正零距離感受鄉村魅力,為谷里休閑鄉村旅游示范區的點睛之筆。表2以三個典型的驛站為案例進行說明。
(四)“互聯網+”包裝,智慧化服務演繹
江寧全域旅游服務中心為南京市首個智慧化的全域旅游服務平臺,以線下和線上相結合的方式運營。實體運營點位于勝太路18號,為江寧全域旅游專線的起乘點,服務中心主要提供江寧全域旅游示范區內的所有旅游產品的介紹、咨詢、租車、紀念品售賣、大數據平臺信息展示等。游客可實時掌握江寧區不同景點內的游客量、特色商品,不同景點的地理位置及觀賞舒適度等大數據帶來的人性化服務。線上主要通過公眾號、官網等向游客進行線路推薦、產品訂購、活動預約、場館預約、網上展廳、線上投訴等相關服務。江寧全域旅游服務中心依托獨有的智慧云服務平臺。通過與多家旅游集團、旅行社、酒店集團以及景區景點進行緊密合作,推動相關活動以及旅游路線向該地區傾斜,通過現代化的多媒體推介平臺對全域旅游區進行宣傳和推介,將各大鄉村旅游點、農家樂、露營地以及戶外休閑娛樂點進行良好的展示和推送,利用密集序參量中心擴散方式進行宣傳帶動,以進一步推動整個大區全域旅游的發展。
三、谷里休閑鄉村全域旅游區發展的短板分析
(一)旅游資源相對單一,沒有形成全時域的旅游熱點
谷里休閑鄉村全域旅游區由于受自身條件的制約,在旅游業發展上面臨諸多不足。茶、薰衣草以及玫瑰花等亮點旅游資源都有一定的季節性約束,僅憑單一的生態休閑旅游資源無法從根本上解決谷里地區旅游發展的問題和不足,沒有形成全時域的旅游熱點始終是谷里地區旅游發展亟須解決的問題,時間上的斷點造成谷里地區旅游的一時熱鬧,連續吸引力和收益穩定性上明顯不足。
(二)空間域的連接性不夠暢達,沒有形成高性價比的空間連接效能
谷里休閑鄉村全域旅游區地理區劃范圍較廣。目前主要通過東西兩條專線進行連接,東線全長47公里,西線全長48公里,一天一班車,全車45座,且必須預約,約滿即止,滿載90人/天的運載量,根本無法滿足該區日益高漲的游客需求,特別是節假日,對于那些無自駕車的游客而言,區內的交通空間連接效能太低。
(三)游客與社區居民的參與度不夠,沒有形成共享共建的全員熱度
共建共享是全域旅游的鮮明特征。既要讓建設方、管理方參與其中,更需要廣大游客、社區居民從旁觀者、局外人變成參與者和受益者。目前谷里休閑鄉村全域旅游區因為存在較為明顯的周期、季期差異,節假日和自然景觀的季節時段是旅游的熱點,無論游客還是社區居民的參與度都較高,這與經濟效益正向相關。但是到了工作日和自然景觀的非季節時段,域內則呈現較為蕭條的景象。全域旅游不僅是景點觀光、休閑娛樂、康養健身等游客主導型活動。也是服務培訓、宣傳引導、制度完善、文化挖掘、產品設計等政府和社區居民主導型活動,共建才能共享,共享才能發展。
四、谷里休閑鄉村全域旅游區發展的建議對策
(一)注重全時域段內的頂層設計,努力完善規劃體系
全域旅游是域內節點之間的組團發展。它是一個非常強調整體性和統一性的系統工程。因此。在全域旅游發展的整個時域段都要重視頂層設計,全域旅游頂層設計不再只是旅游部門的任務。將旅游發展作為重要內容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城鄉建設、土地利用、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等相關規劃中。同時,政府應在政策、資金、稅收上給予支持和創新,幫助其經營主體進行規范化、制度化經營,從而增強核心競爭力。
(二)做到時間全域化,豐富不同季節的旅游產品
谷里休閑鄉村全域旅游區內的各大景點之間應積極聯動。在黃龍峴茶文化區、谷里薰衣草莊園兩個品牌產品的帶動下,積極融入谷里花卉谷、觀音殿、石塘竹海、金和園盆景基地等以自然景觀為主的核心景區。打造谷里的“四季花園”,通過不同的季節引進不同的當季花種,延長旅游景點觀賞周期,不再讓季節性因素成為影響景區收益的最大問題,做到時間全域化。
(三)特色民宿產業發展,彌補交通不足
谷里休閑鄉村全域旅游區范圍較大,交通也不便利,休閑賞景勢必在時間上形成劣勢,可考慮結合該地區的自然景觀優勢,廣泛建設特色鄉野民宿,形成以公塘頭、云水澗為代表的精致民宿,以晏湖驛站、騎友驛站為代表的交通驛站。以石塘人家、朱門人家為代表的農家樂。和北面的湯山溫泉度假小鎮形成南北呼應。構建江寧南部“民宿一驛站—農家樂”三位融合的特色鄉野度假小鎮。
(四)交通可達性的改善
旅游交通作為全域旅游發展最為重要的影響因素,對于旅游足跡的影響十分巨大。谷里休閑鄉村全域旅游區內應配增域內游覽車輛,可以參考興化全域旅游示范區“進入景區交通免費、出景區交通收費”的方式。一方面減輕了游客的負擔,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游客進入域內的積極性。同時,也要為景區建設標準停車場,擴寬景區道路,設置交通疏導人員。在交通堵塞時幫助車輛有序進入,避免因交通堵塞浪費游客大量時間與精力。例如黃龍峴茶產業旅游區景區道路較窄,同時沒有大型停車場供旅游車輛使用,導致景區道路擁擠不堪。游客體驗度下降。
(五)全員培訓、共建共享
淡季建設,旺季共享,政府和旅游相關部門應充分抓住全域旅游建設全員參與的特點,在淡旺季設計和開展各具特色的全員參與項目,真正讓居民和游客參與其中,學習其中、游樂其中。既要考慮讓游客游的順心、放心、開心,也要讓居民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要通過旅游發展成果為全民共享,增強居民知識的獲得感和實際受益。來促進居民樹立人人都是旅游形象。自覺把自己作為旅游環境建設一分子,真正樹立主人翁意識,提升整體旅游意識和文明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