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雯
【摘 要】進入新時代,音樂教育教學改革創新的號角已然吹響,應試導向的傳統教學方法不得不退出歷史舞臺,良好的教育模式不僅可以幫助教師提高教學效率,幫助學生提高聽課效率,還可以通過靈活恰當的教學策略滿足新時代下素質教育的需要。教師應根據新課改的要求,在教學過程中針對不同狀況及時調整教學方式,以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綜上所述,本文以小學音樂為研究對象,對我國當前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問題進行合理分析,并針對教學實際提出一些改進措施,爭取實現學生愛聽、老師好講、課堂高效、課下自覺的目標。
【關鍵字】小學音樂;核心素養;流行音樂
自主發展,主要是強調做到自我管理,協調好自己的學習和生活,發現和認識自己的真實價值,發掘自身的潛能,勇敢面對復雜多變的環境,隨機應變,創造出精彩的人生,成為有正確人生方向和有良好生活品質的人。
一、流行音樂走進小學音樂課堂的重要性
1.陶冶性情
音樂一直以來都是人們陶冶情操、美化心靈的重要方式,利用音樂教材開展德育教育,可以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培養學生團結友愛的精神,使學生從生理和心理上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2.發展素養
核心素養,主要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是落實新課標要求的“核心素養”培育的重要方式。
3.增強情感
教師應努力挖掘各種優秀的音樂作品,發揮音樂教學獨特的愛國主義優勢,通過流行音樂的學習,增強學生的民族意識,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
二、流行音樂走進小學音樂課堂的實踐
1.激發音樂潛能
在小學音樂課堂中,教師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教師要做好引導,選擇合適的授課方式,不只是傳授學生理論知識,更要因材施教,注意學生的身心和個性特點,尊重差異,引導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音樂學習方法。例如,在四年級上冊《嘎達梅林》的音樂詩學習中,教師應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體會不一樣的音樂,幫助學生感受和理解音樂世界的奧妙,從而激發學生的音樂潛能。
2.提高創新能力
小學階段是學生音樂學習的萌芽期,小學音樂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的音樂水平和能力,發掘學生的音樂創造潛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素養。為了更好地讓流行音樂走進小學音樂課堂,教師可以在教學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開展豐富多彩的音樂活動。例如,在四年級上冊《歌唱祖國》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創造活躍的課堂氛圍,開展多重合唱的形式,促使學生積極參加,在實踐活動中探索音樂的神奇與奧妙,得到美好的音樂學習體驗。
3.重視情感體驗
小學音樂課程標準指出,以審美為核心是音樂教育的基本理論之一,音樂教育強調對學生情感方面的教育。例如,在人教版中四年級課本上冊歌曲《小螺號》的學習過程中,教師一開始可讓學生閉上眼睛仔細聽歌曲,聽完之后暢所欲言,說明感受,對表現好的學生進行激勵性和鼓勵性的評價,引導學生使用音樂符號,準確演唱歌曲,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其學會使用波音和上滑音,在情感要求上,第一樂段(1-16小節)跳躍有彈性、歡快,表達出螺號聲和孩子們期盼的感覺,第二樂段(17-28小節)親切自然、舒展優美,要求情緒歡快和甜美。
三、流行音樂走進小學音樂課堂的發展前景
1.提高教學質量
教學實踐一方面可以讓學生深刻體會流行音樂,另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音樂學習興趣,對提高教學效果還有顯著作用。在小學課堂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對音樂的體驗中感受音樂的美妙,喚醒學生內心深處的情感,使其與音樂產生情感共鳴,領會其中的道理、感悟人生,更好地提升審美素養,追求正確的人生方向,創造精彩的人生價值、豐富精神世界。
2.活躍課堂氣氛
音樂教學不應該局限于課本之中,教師應該跳出課本,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而流行音樂這個教學素材的應用,不僅能豐富課堂,而且能將枯燥的課堂知識生動化、通俗化,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能有效實現實現學生愛聽、老師好講、課堂高效、課下自覺的目標。
3.發展作用顯著
未來通過更多現代化多媒體的應用,流行音樂與課堂的結合必將愈發默契,流行音樂進課堂對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作用也會越來越明顯。在核心素養下,讓流行音樂走進小學課堂,重點是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這樣學生才能更好地參與到音樂課堂中,促進學生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
結語
總之,在核心素養下,讓流行音樂走進小學課堂主要是為了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使其形成優秀的品質和良好的道德,教師應注重音樂與理論知識相結合,不斷研究和創新優良的教學方法,方便學生更好地融入課堂、參與學習,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
【參考文獻】
[1]鄭丹梅.核心素養視域下的小學音樂課堂教學[J].考試周刊,2017(60):165
[2]馬會婷.核心素養,小學音樂課堂的立意與指向[J].北方音樂,2017,37(37):164
[3]安雷雷.基于核心素養視野下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實踐[J].北方音樂,2018(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