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沁庭
摘 要:課程策劃對于教師來講,可以更好的幫助教師完成有關教學內容的講授,因此在實際的教學中也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教學活動促進了教學內容的展開,同時也是高等教育法中課程策劃的基礎,一直深受教師的重視,為了能夠更加順利的展開教學,也為了更進一步的促進學生的發展,課程策劃一定要具備一定的合理性。
關鍵詞:教學法;課程策劃;原則
一、課程策劃的目的
講到課程策劃的最終目的,無非就是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將有關的教學過程進行記錄,另一方面就是為學習過程做一個導航。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有一個節奏的把握,節奏過快或者過慢都會對學生造成一定的影響,而課程策劃則能夠幫助教師解決這方面的問題,讓教師能夠如期的進行教學任務的跟進。這樣一來,并不代表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里不能夠與原定的計劃相脫離,畢竟作為一名教師,要時刻將學生的實際需求放在首位,一些原定的教學計劃因此而擱置也是在所難免,一切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久而久之,教師在堅持課程規劃原則的基礎上,就會發現所講授的教學內容有重復的情況,因為課程策劃本身就是一個不斷重復的過程,為了能夠達到初期的教學目標,教師要在此過程中不斷尋找論證。
二、有效課程策劃的原則
教學目標的不同使得課程策劃會出現一定的差異性,在一些情況中,許多個教學小目標會與課程目標在同一個教學模塊共同完成。當然,在多數情況下,還是只能夠完成一個教學目標。雖然某些因素會致使課程策劃發生變化,可是有關的授課方式及課程策劃都要遵循以下原則,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學生一般都會預先做好準備來應對有關的新知識,學生很多的技能都需要教師的正確指導并在有效的實踐活動中才能夠獲得,通常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都會在其展示學習成果的過程中表現的相對明顯。
三、課程策劃的基礎
(一)連接活動
良好的連接活動能夠讓學生積極的參與其中,站在教師的角度來講,在教學活動中要能夠將學生的注意力緊緊抓住[1],不斷激發其獲取知識的興趣,要知道連接活動,不只是幫助學生學習更多的新知識,還需要學生能夠通過所學知識與新知識的連接來反映出一定的差距性。另外,要將學習目標表達清楚,讓學生能夠明白每次出勤的意義,在整個活動中,學生需明白教學的中心是自己,而且教學環境需要雙方進行互動。
(二)發掘活動
在教學法中,發掘活動的特征表現為關聯性、主旨性以及互動性。發掘活動首先應該將有關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時間、地點反映出來,因為課程策劃是直接受到學習環境和學習人數影響的。其次就是允許互動,如果學生能夠由始至終都保持清醒的頭腦來參與此次教學活動,說明對此次教師所創建的學習環境是非常認可的,最后就是授課方式的多樣化,相對單一的教學模式久而久之會使得學生產生厭惡情緒,但是在原有的模式中將授課方法變得更加多樣化,則會收獲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果說發掘這個詞相對陌生,那么講課一詞教師就會倍感熟悉了,傳統的課堂中,教師講,學生被動的接收知識,雖未經大眾的認可,可是這種模式卻一直沿用至今,教師很主觀的將自身的個人想法放到學生中,認為在自己身上生效的方法在學生身上同樣能夠奏效,殊不知,相比之下,課程策劃才會更加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三)實踐活動
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樣可以通過不同的實踐活動將其激發出來,在實踐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來調整教學進程,而學生也能夠在活動中將自身所掌握的技能展示出來。作為教師,最重要的就是要發揮出自身的指導作用,在實踐過程里,教師要對學生的進度進行實時的監察,從而在適當的時候為其提供意見,而且這是一個相對靈活的過程,教師要保證自己能夠自覺的參與其中,最重要的還要與前期的發掘活動進行有效的連接,這樣才能夠更加貼近初期的教學目標[2]。此外,實踐活動最好緊接著發掘活動之后開展,因為曾有研究表明,在人的大腦中,一些信息在成為永久性的記憶前,只有六個小時左右的時間去對這些信息進行更改,因此,教師要把握最佳的時機。
(四)評估活動
評估活動需要在學習目標完成的階段來展開,此活動的開展有助于教師對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做一個詳細的了解,并且由此判定學生是否為下一個階段的學習做好了充足的準備。與此同時,評估活動也是教師對學生最終是否達到預期目標的一次能力考察。
四、總結
本文通過闡述課程策劃的目的說明了教學法中課程策劃的重要性,雖然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多數教師都總結出一套適合自己的教學模式,但是相關課程策劃的內容卻可以幫助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進行的更加順利,希望對此教師可以投入更多的精力。
參考文獻:
[1]宋海洋.香港職業教育體系研究[D].西南大學,2017.
[2]楊銘德,王曉偉,吳水田.文科實驗課程教學中的創新創業教育——以廣州青年創新創業展覽會為例[J].高教學刊,2019(05):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