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勤

一、設計理念
“平行線的性質”的學習是建立在學生對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和平行線的判定等有了一定的認識和理解的基礎上的。本部分知識的學習,都是從實際問題出發,通過激發學生觀察和動手實踐的興趣,讓學生在具體的實踐中,抽象出隱含在實際問題中的數學問題的過程。因此,本課時的學習是以“實際問題—抽象過程—問題具象化”為具體的學習過程,旨在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目標
(一)在具體的探索和實踐中,掌握平行線的性質
1.在具體的觀察、操作、想象、合作等活動過程中,進一步提升學生對平行線性質的推理和計算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2.在問題探究中,發現和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樂于思考、勤于探究、熱愛鉆研的良好品質。
(二)教學重難點
1.平行線的三個性質,及其在生活中的具體運用。
2.在平行線的應用實踐中,培養學生勤于思考、樂于探究、熱愛鉆營的品質。
(三)教學過程
1.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如圖,在學校附近要修一條公路,但是在這條路的前方遇到一棵數百年的古樹,為了保存古樹,工程師決定繞過這棵古樹,如果第一個轉彎向左142度,那么第二個轉彎應朝什么方向,多少度才能保持原來的方向不變呢?
2.自主探究,獲得新知
自主預習P18-19,回答下列問題
(1)什么是同旁內角?
(2)兩直線平行,同旁內角是什么關系?
(3)什么是內錯角?
(4)兩直線平行,內錯角之間的關系是什么?
(5)什么是同旁內角?
(6)兩直線平行,同旁內角是什么關系?
(7)合作交流,內化提升
(8)動起手來,具體感知
畫平行線a//b,再從兩平行線外畫一條與直線a和b相交的截線,標注出相交所形成的八個角,并度量這幾個角的度數,將結果記錄下來。根據結果判斷平行線的性質,用文字的形式表示出來。
如圖,直線a,b被直線c所截
問題一:如果a//b,∠1=50°,求∠2。
問題二:如果∠1=50°,∠2=50°直線a和b有什么關系?為什么?
新農村已經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要想村容好,下水道先修好,工作人員已經在道路兩側鋪設了兩條平行的下水道管道,如果公路一側鋪設的角度為120度,那么,為了便于連接,另一側應是什么角度鋪設,為什么?
小結:本節課你有什么收獲或者困惑,對于哪些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
三、課堂實錄
1.圖片導入,激趣促行
師:怎樣才能保證這條路的方向保持不變呢?
生:不改變方向,要求路還是沿著原來的方向,就是兩條路之間保持平行。
師:分析得很準確,怎樣能使兩條路保持平行呢?
生:平行線的判定,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所以,第一個轉彎是向左142度,第二個轉彎應該是向右142度,就能保證兩直線平行。
師:本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平行線的性質,大家先預習課本P18-19,回答下列問題。
2.自主學習,初步認識
生自主學習后,回答問題:
生:如圖,和兩條直線同一方向的兩角就是同位角。
生: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生:兩直線平行,內錯角相等。
生:兩直線平行,同旁內角互補。
3.合作交流,內化提升
A組:如圖,畫平行線a//b,分別測量所成的八個角的度數,兩直線平行,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同旁內角互補。
B組:因為a//b,所以角1和角5是同位角相等,角1和角3是對頂角也相等,所以三個角相等。
四、教學反思
1.點燃興趣,激發參與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在充分考察學生的興趣的基礎上,展開對教學過程的有效設置。因此,在本節課的設置中,教師以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解決為例,引發學生對實際問題的思考,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有效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分析和看待問題的習慣。
2.發現探索,多樣化學習
初中階段的學生,其自主學習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因此,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教師要給予學生一定的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充分自主的前提下,形成對知識的初步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