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笑鷗
一、背景分析
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包括“語言能力”“學習能力”“思維品質”“文化品格”,顯然“學為中心”的英語課堂必須對學生的“思維品質”進行訓練。美國教育學家布魯姆的教學目標分類明確把人的思維分為六個層次,其中“記憶、理解和應用”為“低級思維能力”,“分析、評價和創造”為“高級思維能力”。顯然,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承載這些“高級思維能力”訓練的大多是在閱讀課中。然而我們現行的教材閱讀材料大多“篇幅較短小,內容較簡單”,為了充分訓練學生的“高級思維能力”,初中英語教師會嘗試借助泛讀課。那么問題是:怎樣的英語泛讀材料能更有效地訓練學生的“高級思維能力”呢?怎樣的閱讀問題才能更促進學生的“深度思考”呢?哪些教學行為更能收獲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呢?
二、案例描述
帶著這三個問題,筆者不斷地反思和調整自己的“泛讀課”教學。如下,筆者選擇在教學實踐中印象較深的兩個片段進行描述,以期經過對比和反思找到一定的途徑,讓“高級思維活動”更好地驅動初中英語泛讀課。
案例片段一:
學生:普通初中八年級;
材料:一段根據VOA新聞改編的材料,主要講述路怒癥的原因及其危害,以及世界各國“治堵”的不同做法。
S(英語課代表):Road rage, 路怒癥
幾個英語學困生聽到“路怒癥”三個字,仿佛頓時少了一些睡意,立馬參與到小組中去,指望著其他同學能給他們講講閱讀材料的相關內容。
T:“Road rage” may lead serious results. What can we do to help our parents to deal with it?
G1迫不及待地站起來:We will tell our parents to be kinder and more patient when they meet some slow cars.
老師贊同地點點頭。
G2不以為然地迅速站起來:We think everyone wants to be kinder and more patient when they are angry, but its not easy. We think we can ask our parents to listen to music. Music can make people calm down soon.
老師伸出大拇指為他們點贊。
S(一個學困生):Sometimes, we cant find music on the radio. Why not ask our parents to have some candies? Sweet food can make people happy.
(他在組員的幫助下斷斷續續地表達了自己的想法。)
聽罷,所有孩子鼓起了掌。
T欣喜地說:Your ideas are very helpful. Well, different countries have different ways to reduce the number of cars on road. Which do you think suits our city?
教室里熱鬧極了,這里一團,那里一堆,激烈地討論著,很快有人舉手了。
G3氣場十足:We think those ways can reduce the cars on road, but we dont hope our government will do like theirs. We are very busy every day, but those ways will make the life inconvenient.
T: Thats true. Do you have some solutions?
Ss: Build subways, build more BRT…(學生興奮地說出了很多方式。)
案例片段二:
學生:普通初中九年級;
材料:歐·亨利短篇小說The Last Leaf簡寫版——Bill Bowler改寫
S1:O. Henry. 歐·亨利是吧?(老師點點頭)
S2:我還讀過歐·亨利的《麥琪的禮物》,他的故事很感人,結局總讓人很意外。聽到同學不經意的對話,教室角落里一向對英語鼓不起興趣的兩個“觀望派”的眼睛亮了,紛紛投入到小組學習中。
T:What would you say to Mr. Berman after knowing his death, if you were Joanna?
S1:Im very sorry, Mr. Berman. You wouldnt get Pneumonia and die if I were optimistic.
S2聲情并茂:I regret having the silly thoughts when I was sick. And Im very grateful for what you did for me. And in my eyes, you are the greatest artist in the world.
T被深深地感動了:I know you are thankful and kind teenagers. And I hope we can be optimistic all the time, too.
正在老師試圖總結并結束本環節時,一個學生將手高高地舉起。
S3十分投入:Mr. Berman, I wont give up my life any more. And I will learn from you and pass on love.
老師和同學們為他鼓起了掌。
三、教師反思
孩子們對這兩堂課的泛讀材料很感興趣,在整堂課中學生對評價性的問題、解決現實困難的問題、反映自我反省和自我成長的問題都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他們十分積極地參與小組和班級討論,他們活躍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他們的發言質量很高,對于同一個問題,都能進行“多聲”表達。在交際中,學生的思維不斷碰撞,在智慧啟迪智慧中,他們對人與自我、人與社會有了更加合理的認識。在筆者看來,這兩堂閱讀課之所以成功,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激活了孩子們的思維,引發了他們對問題的“深度思考”,指向對學生的“高級思維能力”即“logical thinking, critical thinking and creative thinking”的訓練。
經過反復思考和共性比較,筆者發現,想要讓“高級思維活動”驅動初中英語泛讀課,教師在選材上、問題的設計上、課堂組織上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合理選材,承載“思維”
學生的積極參與是“思維課堂”的前提,在選材上,我們要注意選擇學生感興趣的合適的材料。那些貼近學生生活,具有一定“時代性和社會性”的文章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因為關于這類文章學生能聯系自我,聯系生活,符合他們的興趣,又能使他們達到“深度思考”,生成更多的critical thinking和creative thinking。另外,他們喜歡的作家的短篇小說也是很好的資源,因為小說不管在情節,還是在人物關系等方面都有豐富性和復雜性,學生喜歡讀,加之“一百個讀者,有一百個哈姆雷特”,更易于訓練學生的思維。
(二)巧設問題,激活“思維”
首先,為了更好地激發學生思維參與的興趣,問題的設置要指向學生的“認知”而不是“語言知識”;再者,要用“高級思維活動”驅動泛讀課,問題的設置要基于人的“分析、評價和創新”等思維活動;另外,關于所設置的問題,答案不能是唯一的,只有百家爭鳴才存在更多的批判,才能帶來更多的創新,才能生成更多的成長。教師可以嘗試在evaluation和 solution方面設計問題,激發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關于短篇小說,著眼于對“人和社會及人和自我”的思考去設置問題也是一個不錯的突破口。
(三)支持有道,促進“思維”
為了使學生的“高級思維能力”得到更大限度的訓練,教師在課堂組織方面可考慮以下幾點:第一,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坐在一起,因為需要高級思維活動的問題大多比較復雜,以小組為單位可給孩子們提供討論的便利,同時必要的討論也是一個以智慧啟迪智慧的過程。第二,教師應以“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的回答。因為只有思想自由了,學生才會大膽質疑、創造,也才會大膽地根據常理去推理,最后生成人生的哲理。第三,教師應給予合理的支架,不宜少、不宜多。教師要引導學生聯系自我,即用語言激發他們的思維,但教師又不能對問題過多地表達自己的看法,因為這又會限制學生的思維發散。
四、結束語
如果能選擇保證學生思維參與和能承載一定思維含量的材料,設計基于“分析、評價和創新”等思維活動的有效問題,創造適合思維發散和碰撞的氛圍和學習方式,那么“高級思維活動”驅動的初中英語泛讀課就能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