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怡潔
近年來,中國旅游經濟發展迅速。現在旅游行業對人才的需求也不再是以往那樣簡單,需要的是旅游專業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旅游專業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培養離不開旅游管理專業教師這一核心群體。因此,提升旅游管理專業“雙師型”教師能力是市場和行業的迫切要求。近幾年,高職高專院校對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已有了明確認識,但總體而言“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還有諸多不足之處。本課題結合我校旅游管理專業在“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以及相關課題的研究,結合旅游行業實際操作對教師雙師能力的內涵和提升教師雙師能力的途徑進行了一些探索。
建設高職高專院校旅游管理專業“雙師型”教師隊伍,既是培養高素質技能型旅游專業人才的需求,也是優化旅游管理專業教師隊伍結構的需求,還是滿足高職高專院校旅游管理專業生存和發展的需求。堅持以人為本,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有機結合的發展道路,適應人才培養模式轉型的需要,根據行業實際和專業要求,著力打造“雙師”結構的專業師資隊伍。培養教師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有效提高高職院校的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提升高職院校的核心競爭力。
課題組借鑒英國等發達國家專業教師培養方面的經驗,構建了符合我國旅游管理專業“雙師型”教師發展的“三三”培養模式。“三三”培養模式是指在專業教師培養過程中將職前、入職、在職三個階段有機結合起來,同時注重學校、企業、教師自身三方的參與合作,“三三”結合,因此稱為“三三”培養模式。這樣的培養模式有兩個側重點:第一注重高校教師培養過程的完整性,即職前、入職和在職三個階段緊密結合,使教師的培養過程更加高效、精準。第二是教師培養參與方的多樣化,即學校、企業以及教師自身共同參與教師培養過程,教師的培養不局限于校內范圍。
而“三方”,則是旅游管理專業院系、旅游企業和專業教師三個構成因素,他們在“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提供了政策支持、資金支持、實踐平臺等等。可以說三方參與是確保“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能夠確實實施。
本課題旨在對國內外研究者的研究成果進行全面梳理,全面深入地分析我國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教師培養的相關內容,從旅游管理專業“雙師型”教師能力的內涵和能力結構界定出發,提出旅游管理專業教師提高專業實踐能力的必要性,并希望通過總結英國等發達國家專業教師培養的特色及對我國旅游管理專業教師培養的啟示,分析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教師培養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在此基礎上,構建出適合我國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教師的培養模式,提出旅游管理專業教師專業實踐能力的提升路徑和有效的激勵機制,為旅游管理專業教師培養模式提供借鑒。
在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教師成長過程中,通過新型的培養理念和激勵機制,積極推動旅游管理專業教師向“雙師型”教師方向發展,培養出更適應社會需求的高素質技能型旅游人才。
高職院校旅游管理類“雙師型”教師是指既具有較強的理論教學水平,能傳授專業知識,有良好職業道德和行業素質;又具有較強的旅游類專業實踐經驗、較強的科研能力和教學轉換能力以及科研成果轉換能力,同時,還能較好地指導學生實習實訓、幫助學生規劃職業生涯和指導青年教師。
1.缺乏實踐經驗
目前旅游管理專業教師隊伍中急需解決的問題是專業教師缺乏實踐經驗,部分教師仍以理論授課為主;而剛入職的老師都是由高等院校優秀畢業生組成,這種“從學校到學校”的入職方式,使教師缺乏旅游業實踐經驗,不能了解現在旅游業的行業發展動態和行業要求。
2.不了解行業現狀
由于傳統院校強調理論授課,而輕實踐;同時,部分院校也缺乏一定的實踐能力培養機制。導致部分旅游專業的教師雖然有旅游業實踐經驗,也由于長期教學工作,缺乏對于行業最新動態的了解。這也會制約教師對學生在實踐方面的有效指導。
3.培訓制度不健全
由于體制和培訓成本以及企業參與度的問題,目前對于教師職業培訓的方式主要有一對多理論授課、同行業教師的座談、企業參觀見習等方式。而教師要想真正地到企業去實踐還存在許多問題,如:部分教師對企業培訓積極性不高,以走形式為目的;作為以盈利為目的的企業,沒有相應的責任去承擔培訓,所以在配合教師實踐方面存在一定問題;高校的各項管理制度不完善,教師在企業中的實踐沒有相應的監管和考核,這樣也使得實踐效果不盡如人意。
4.缺乏有效考核機制
影響“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教師自身實踐教學能力的提高缺乏相應制度保障。許多高職院校的考核導向不注重教學效果,對取得相關專業技術資格的專業實踐經歷豐富、實踐指導能力強的教師則沒有相應的考核機制,缺乏切實有力的激勵機制。
1.轉變觀念
目前,高職院校都注重學生職業能力和專業技能的培養,注重市場對學生的要求。這既是機遇,也是挑戰。而最大的挑戰在于如何引導教師向雙師型教師發展。旅游管理專業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市場更新速度較快,需要教師時刻清楚行業最新動態。因此,要多方配合及時地轉變觀念,積極探索教師深入企業實踐的措施,鼓勵學校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以便培養出適應旅游市場需求的人才。
2.“三三”培養模式
“三三”式教師培養模式,充分利用了學校、企業的優勢資源同時融入教師個人,對旅游管理專業教師在職前、入職、在職三個階段進行了充分有效地培養。使教師在不同階段都能及時了解行業現狀提高專業實踐能力,也能充分利用高校資源提高理論教學水平。
3.健全激勵機制
完善“雙師型”教師的各項待遇、獎勵、評優、晉升、進修、津貼等是有效的“雙師型”教師隊伍的發展支撐。高職院校應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調動教師向“雙師型”教師發展的積極性、主動性,在教學中優秀表現的“雙師型”教師應給予相應的獎勵。
課題組針對旅游管理專業雙師型教師現狀和培養機制,對四川開設了旅游管理專業的部分高職院校分別進行了調研。通過問卷調查和訪談數據顯示,當前旅游管理專業的教師都一致認為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是非常有必要的。其中,87%的教師有意愿通過培訓途徑向雙師型教師轉型,但礙于培訓機制不完善而舉步維艱。一方面,79%的教師由于缺乏相應的培訓渠道而未能轉型成功;另外一方面,68%的教師因在評優、晉升方面也沒有相應的激勵制度而猶豫不決。這些問題導致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教師在向雙師型教師轉型時缺乏動力和有效途徑。課題組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在調整雙師型教師激勵政策的前提下引入了“三三”式培養模式,充分利用學校、企業的優勢資源促進教師向雙師型教師轉型。協調教師在教學和培訓上面的比例,構建起適合中國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雙師型教師的培養機制。
通過課題組對本校及外校旅游管理專業雙師型教師的調研數據來看,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一直被提及但卻重視不夠。一是高職院校對雙師型教師的激勵機制尚未完善,激勵政策在各個學校的執行力度有待加強,這就導致教師在向雙師型教師轉型時缺乏動力;二是雙師型教師的培訓渠道大多通過個人渠道,而缺少學校與企業之間長期的固定合作,這樣就使得教師的培訓缺少持續性;三是教師在企業的培訓缺少相應的監管措施,培訓能否落到實處、培訓的效果如何都是有待考證的。
建設旅游管理專業雙師型教師隊伍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程,在今后的研究中,因從影響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因素入手,將所獲得的經驗結合先進的培訓理念進行加工提煉,使得雙師型教師的培養機制能夠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