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靜
在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較為發達的現代生活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生活節奏、生活方式的變革中,逐漸被人們從“紙媒”中遺忘,“速食節奏”的閱讀使得優秀傳統文化被淡忘在教育過程中。目前,高中校園傳統文化教育主要存在著以下問題:對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重要性認識有待進一步提高;重知識講授輕精神內涵闡釋的現象還比較普遍;課程和教材體系有待完善;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有待提升;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教育合力有待加強等等。為一定程度上解決上述問題,迫切需要在高中階段深入對優秀傳統文化滲透的研究。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目標是以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為核心,以家國情懷教育、社會關愛教育和人格修養教育為重點,完善青少年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培育他們的理想人格,提升他們的政治素養。所以,高中語文教學中,首先的就是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認識到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傳統、文化積淀,進而實現文化的傳承和創新。其次,要讓學生主動的成為中華優秀文化的繼承者和弘揚者,增強學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針對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身心特點和學情,傳統文化教育的側重點都各有不同,對傳統文化的理解滲透也都應該由淺入深,階梯式加深難度。如果說小學階段主要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親切感,例如說漢語、寫漢字、誦古詩,初中階段主要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的歸屬感和自豪感,例如認識基本國情和多民族國家文化,那么高中階段主要是通過學生閱讀篇幅較長的國學經典作品來提高學生的古典文學修養和藝術鑒賞能力,通過學生接觸和體驗祖國各地的風土人情、民族風尚,增強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理性認識和文化自信。
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內涵豐富、底蘊深厚,是我國勞動人民智慧與汗水的結晶,值得我們后輩人們繼續傳承與弘揚。而教育領域是傳承我國優秀傳統文化最好的場所,基于當代學生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認識缺失現象,有必要將優秀傳統文化滲透到高中各門課程中,尤其是語文課程體系中,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知曉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與精髓,汲取先輩人民智慧,拓展學生知識面,使學生更好的理解本土文化,進而使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得到弘揚與延續。
將我國優秀傳統文化滲透到高中教育教學工作中,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人生,還能夠促進學生高尚品德的形成,進而培養學生人文素養。受到傳統教育理念影響,在當前高中課堂教學中,還是能夠看到灌輸式教學模式的影子,導致學生學習文化課程知識興趣不佳。而將優秀傳統文化滲透到高中課堂教學中,能夠創新教師單一授課模式,實現優秀傳統文化與高中文化課程的相融合,豐富高中文化課程教材內容,激發學生求知欲望,使學生在探究、思考、體驗知識中,對知識有所感悟,進而培養學生人文核心素養。
作為傳統文化滲透的主陣地,語文、歷史、政治、美術、音樂等人文課程的教材內容拓展對文化滲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將我國優秀傳統文化滲透到高中課程教學中,要立足于各課程的教材內容,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為出發點,構建教學活動,豐富教材內容,使學生在活動中,去感悟、認知優秀傳統文化,進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課堂教學中,高中教師要以學生為教學主體、根據學生興趣愛好、發展需要,結合教材內容,選取適合優秀傳統文化滲透到教學中,豐富教材內容,使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了解、知曉優秀傳統文化,進而提升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質量。例如:在學習人教版高三語文知識《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時,教師要提前整合知識內容,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教學工具,為學生播放“梁山好漢”知識,還原歷史背景,讓學生去觀看,加深學生對課文內涵的理解,知曉林沖人物事跡,使學生受到感染,教師在將知識內容講解給學生,等學生對知識有所掌握之后,教師可以為學生提出教學問題,開展教學討論活動,讓學生圍繞知識內容去探究、分析知識,使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有所掌握,進而豐富學生知識體系。
在高中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滲透挖掘各課程教學中蘊含的優秀傳統文化,為學生營造一個優秀傳統文化氛圍,進而提升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能力。事實上,高中語文、政治、歷史教材中蘊含豐富的優秀傳統文化內容,只要教師肯去挖掘,加以運用,以優秀傳統文化內容,熏陶學生,都能從不同層面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因此,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開展辯論活動,明晰教學任務,引導學生自主去挖掘課文中蘊含的優秀傳統文化內容,發展學生思維能力,進而實現高中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例如:在學習《中國建筑的特征》知識中,教師提前整合知識,將知識分成模塊化,與信息技術相融合,制作教學課件,明確辯論主題:“中國建筑具有自己的特征嗎?”之后將教學課件與辯論題目一同發送給學生,讓學生借助課件進行自主學習,引導學生收集相關的建筑資料,挖掘建筑在我國發展史的變遷,做好辯論準備工作。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將學生分成正方、反方,讓學生去探究我國建筑傳統文化內容,教師加以引導,使學生在探討中,知曉問題優秀傳統建筑文化,進而提升學生文化素養。
1.誦讀經典提升人文素養
將優秀傳統文化滲透到高中課堂教學同時,還需要將內容延伸到課外教學中,拓展到學生生活、學習的方方面面,潛移默化中熏陶、教育學生。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閱讀優秀傳統經典文化書籍,最好與高中教材內容相融合,在知識解決中設置問題,讓學生通過閱讀優秀傳統文化作品,找尋其中的答案,豐富學生知識體系。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運用網絡優秀傳統文化資源,讓學生進行廣泛閱讀,提升學生閱讀能力與文化鑒賞能力,進而加強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同時,還可以讓學生觀看優秀傳統文化節目,如《百家講壇》,進而培養學生人文素養。
2.依托活動踐行傳統文化
要讓傳統文化滲透到教育教學中,不僅是學生認識到傳統文化的意義,還要從內心認同和接受傳統文化,堿性傳統文化所倡導的價值理念。所以,在高中的教育教學中,首先要充分依托校園文化資源和主題活動,積極營造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氛圍,如在學生社團活動中開設書法社團、國畫社團、茶道社團、剪紙社團等,通過活動來提升學生對傳統文化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其次,充分利用社會實踐來踐行傳統文化,鞏固學生課內所學同時,增加社會體驗和積累個人生活經驗。如開展重陽敬老活動感受傳統孝道,開展“3.5學雷鋒活動”感受愛國敬業的奉獻精神。
3.實施家校聯盟弘揚傳統文化
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僅依靠校內的力量遠遠不過,需要家庭和社會共同的參與。學校可以通過家校論壇、家校聯盟、家長會等多種方式,積極引導家長通過言傳身教,營造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氛圍。如果家長能夠在孩子成長的關鍵階段給予孩子正確引導和幫助,就會使孩子從內心認同傳統文化,并自覺傳承優秀傳統文化。良好的家訓、家規、家教、家風都可以引導學生潛移默化的增強文化的認同感和自信。
綜上所述,優秀傳統文化底蘊深厚,是我國勞動人民智慧與汗水的結晶,值得我們后輩人們繼續傳承與弘揚。在高中教育教學工作中,滲透優秀傳統文化能夠增強教育教學趣味性和多樣性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進而提升學生鑒賞優秀傳統文化能力。可見,將優秀傳統文化滲透到高中教育教學過程,不僅能夠拓展學生知識面,提升人文素養,同時也是課程改革和踐行核心價值觀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