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春曉
(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馬鞍鎮中心小學濱海校區,浙江 紹興 312000)
開展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可以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加強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通過對課程內容深入探究實踐,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讓學生在寬松、愉快的學習環境中高效學習。在實際小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有目的、計劃創新實踐活動開展,為學生的和諧、健康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由于小學生的年齡普遍偏小,好奇心非常強,對一些新鮮事物有些較高的興趣。在綜合實踐中,教師應考慮學生的個性特點,圍繞學生興趣開展實驗,并以實驗所得的經驗作為探究學科知識的基礎,對學科的結構體系和邏輯關系進行深入探索。實施教學活動時,教師要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性,讓學生自主地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目標、內容、方式,結合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需求和學習興趣,采取適當的方法激發其主動性。另外,課程教學前,教師要合理設計綜合實踐的活動環節,以激發學生興趣為目的,帶領學生開展探究型實踐活動。同時要注意,在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時,教師僅是參與者和組織者,應該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要平等、真誠地對待學生,讓學生感到教師在關注自己,進而增強其“主人翁”地位。
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中,教師善于創設情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從而讓學生具有一定的思維能力。可利用資源營造逼真的學習情景,這些情景來自實際生活的點滴之中,學生看到后,會對課堂活動產生較高的興趣。生活化實踐情景有利于激發學生濃厚的探究興趣,使學生始終保持愉悅、興奮的學習狀態。實驗活動的設計靈感來自生活,在活動各環節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動手過程、操作方法和思考方式,并及時糾正其錯誤,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課程的相關內容。例如,在《垃圾分類》一課中,教師布置學生深入家庭、學校或父母所在單位進行調查,了解各種垃圾桶的形狀、顏色、體積,并完成《垃圾桶情況調查表》。在課堂上,教師根據學生的調查情況組織學生進行課堂討論,使學生對垃圾分類知識有更加深刻的了解與認識。
實踐課程的目標以及價值都在于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并在活動中逐漸培養較強的創新精神。因此,教師在活動中,必須時刻提醒學生發揮自己的主體性,讓學生能自發地收集資料、發現問題、設計方案,并運用知識靈活處理遇到的問題,使自身創造性得到更大程度的發揮。教師還要啟發小學生自主表達見聞和想法,并鼓勵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進行自主創新。要給學生擁有表露情感和實踐感悟的自由,并允許其按照自己的設計與構思開展獨特的操作活動。另外,教師應讓學生對實際事物進行深入思考與了解,通過觀察和對比,總結事物間的差異和聯系,并應用課程中的知識去理解問題,進而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這樣可提高學生處理實際問題的效率和能力。實踐課程中蘊含著許多啟發學生個性思維、創新精神、求異思維的內容。例如,《探秘“七巧板”》一課中,通過七巧板的組合拼擺和拼擺競賽,使學生體驗到七巧板的奇妙之處,提高了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與分析鑒賞水平,也可以讓學生領悟傳統文化精髓,以此提升小學生的實踐水平與創新能力。
對于綜合實踐活動教學來說,其課堂效果好壞直接取決于教師的定位。因此,教師在組織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一定要注意自身定位的合理性,保障學生的主體地位。此外,教師還要充分發揮指導作用,盡可能做以下幾點:第一,引導學生能夠逐漸形成正確的班級輿論風向,樹立良好的班風,從而可以進一步提高綜合實踐活動的教學效果,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第二,采用各種方法和手段,讓學生能夠積極的參與到綜合實踐活動中,并且在活動中積累經驗,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比如,在開展綜合踐活動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多個小組,合理的對每一個小組進行明確分工,分工的內容主要有采訪記錄、個案調查、拍攝錄制、文字圖片處理以及錄音合成等,學生在活動結束后要對成果進行展示,學生要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得到的結果。通過這樣的過程,對學生的要求也比較高,學生既要合理的處理好文字以及圖片,還要做到內容新穎,進而達到創新的目的。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體現了新時期的課程理念,開設這門課程有利于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教師在引導學生開展實踐活動的過程中,要鼓勵和幫助學生進行大膽地探索,使學生能夠在生活化的實踐活動中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識,提高綜合實踐和創新能力,從而提高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課堂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