闞曉玲 衛 浩
(1.安徽省合肥市第二中學 安徽 合肥 230000)(2.安徽省合肥工大附中 安徽 合肥 230000)
深刻解讀辛棄疾的《破陣子 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將其落實到日常教育教學中,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引領學生成長。
辛棄疾和陳亮同為南宋前期著名的愛國詞人。二人志同道合,意氣相投,友誼極篤,但各以事牽,相見日少。深厚的友誼、共同的男兒志向不僅成就了南宋詞壇的一段佳話,也激發了辛棄疾創作這首著名的《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的靈感與激情。
仔細體味本詞,豪壯中蘊涵著深沉和蒼涼。題作壯詞,但壯中含悲,這是一支失意英雄的慷慨悲歌。
盡管辛棄疾此時正值壯年卻已經被撤職,被迫閑居在江西上饒。生活看似淡泊閑適,可是他還是在憤懣的醉意中“挑燈看劍”,仿佛在夢中又重新回到他的青年時代:彼時,他率領起義軍的兄弟們攻打金軍的進犯,真可謂所向披靡,打得敵人落花流水,聞風喪膽。 彼時,他耳中最好聽的音樂就是鼓瑟奏出的軍樂聲,也就是文中的“五十弦翻塞外聲”。他眼中最好吃的飯菜就是烤熟之后分給將士們的熟牛肉,也就是文中的“八百里分麾下炙”。正當“秋高馬壯”的時候,“點兵”出征,預示了戰無不勝的前景。飽餐后將士們意氣昂揚,奏響的戰斗樂曲振奮人心。點兵的軍容雄壯威武,這一切無不表現了將軍及士兵們高昂的戰斗情緒。
“沙場秋點兵”之后,大氣磅礴,直貫后片“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將軍率領鐵騎,快馬加鞭,神速奔赴前線,弓弦雷鳴,萬箭齊發。仿佛看到若干連續出現的畫面:敵人紛紛落馬;殘兵敗將,狼狽潰退;將軍身先士卒,乘勝追殺,一霎時結束了戰斗;凱歌交奏,歡天喜地,旌旗招展?!斑@里寫馬、寫弓,全是側面描寫,意在襯托人的意氣風發、英勇無畏。這兩句寫得峻急明快,從氣氛上向人們預示著戰事的勝利?!雹傩翖壖埠完惲炼伎释軌蝰Y騁疆場,消滅敵人,收復淪陷的國土,挽救水深火熱中的老百姓,建功立業,報效國家和君王:“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p>
然而,在詞的最后,作者卻發出一聲長嘆:“可憐白發生!”從感情的高峰猛的跌落下來。這里的感傷比起蘇東坡在《念奴嬌·赤壁懷古》中的喟嘆“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似乎要多了幾分痛惜。原來,那壯闊盛大的軍容,橫戈躍馬的戰斗,以及輝煌勝利,千秋功名,不過全是夢境。南宋王朝只剩下半壁江山,朝廷的主事者卻并沒有收拾舊山河的意思,像辛棄疾、陳亮這樣的英雄志士遭到猜忌,一直被排擠,眼看著鬢生白發,大好的青春年華轉瞬消逝,抗金北伐的大好機會也一一喪失,怎不令英雄扼腕,壯士痛惜!這是個人的悲劇,更是民族的悲劇!
前文雄壯,氣蓋萬夫;結句悲涼,心傷透骨。這種陡然下落,同時又戛然而止的寫法,因其出人意外而扣人心弦,產生強烈的藝術效果。
基于以上認識,我在課堂上以“賞析壯詞意境,品位可憐內涵”為重點,設計如下教學過程:
齊聲誦讀辛棄疾的《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讀文學作品時,我們從語調上一般可以分為四種:舒緩、歡快、激昂、深沉。這首《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適合歡快的語調,今天,我們再學習辛棄疾一首名作,體會其別樣的人生與風格。
2.1 認識詞牌:即詞的格式的名稱。相同的詞牌格式是固定的。
2.2 解釋題目,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3.1 學生朗讀,師及時點評糾正。(要求:讀準字音,讀清停頓,)
3.2 自由讀課文,利用課旁注釋和工具書,概括這首壯詞的內容。
3.3 小標題形式梳理夢中的情節:吹角連營——分食酒食——演奏軍樂——()——戰馬飛馳——()
4.1 “壯詞”在書本上的解釋“雄壯的詞”,默讀課文,再同位交流,結合具體語句談談你對“壯詞”的理解。
生自由回答,師引導(題材上、語言風格和表達的感情)
4.2 引導學生當堂背誦一些知道的“壯詞”。
小組討論:本詞最后一句是“可憐白發生”,“可憐”一詞表達了詞人怎樣的心情?
結合本首詞的背景材料、《題臨安邸》和《永遇樂》等作品深入探討。
同學們邊聽經典誦讀演唱,理解詞意,邊嘗試補全詩句。
華發稀疏未可簪,匣中寶劍付沉酣。醉臥僵村英雄老,()。
可悲江河碎,可恨君臣昏,可憐英雄夢……華發早生的辛棄疾,以他的這首豪放詞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奧斯特洛夫斯基說過:人的一生,只有一次,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恥,這樣的人生,才是我們應該全力以赴去爭取的人生。今天我國的釣魚島、南海諸島時刻受到鄰國的覬覦。歲月靜好,同學們雖不必縱馬疆場,但一定要牢記:為中華民族之復興而讀書!
課后,請學生們背誦本詞并查閱資料,抄錄辛棄疾詩詞五首,進一步理解辛棄疾的內心世界。整節課教學教學重點突出,由品味壯詞到探究可憐的過渡自然、流暢,用辛棄疾的其他詞首尾呼應并在升華中結合學生現實,用學生們喜聞樂見的形式,巧妙跟上時代潮流。對厚植學生們愛國情懷很有幫助。
辛棄疾空有滿腔凌云壯志、一身文才武略,卻只能在醉里挑燈看劍,在夢中馳騁殺敵,在醒時發出悲嘆。“報國欲死無戰場”,他把自己對社稷的熱忱與憂慮盡灑在筆墨之間,熔鑄于詩詞中,為南宋詞壇留下了一篇名作,為中華民族的英雄長廊里留下了一個忠貞愛國矢志不渝的抗金名將的偉大形象。醉夢猶思回沙場,位卑未敢忘憂國,好男兒定要有國家民族之大志,而不總是兒女情長,可是現在的中學生不知受了什么風的影響,大多安于現狀,只想平平淡淡的生活,胸無大志,我想用這首詞的教學來觸發學生們的愛國情,讓他們樹立遠大的理想與正確的價值觀,使他們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