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帶娣
(廣東省廣州市從化區太平鎮中心小學 廣東 廣州 510000)
核心素養既是教育界的前沿學術理念,又是各個學科教學的理論依據。所以說,要想培養小學生的核心素養,也就需要小學語文教師通過語文系列課程,將學生培養出有利于個人發展和社會適應的必備品格與能力。整體性是核心素養的基本特征,它要求教師在各個模塊的教學中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閱讀以及寫作對小學語文教學來說,是兩個至關重要的模塊,因此,讀寫結合對小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性提升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讀寫結合是語文學習規律的一種教學活動,它具有鮮活的生命力。魯迅先生在世時,曾提出讀書的“五到法”,即:眼到、口到、手到、心到、腦到。其中所提到的“手到”就是指“寫”,這說明讀書的過程中一定有寫作,且寫作對讀書必然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又因為讀寫相長,所以,閱讀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動寫作。況且大詩圣杜甫在詩中也寫到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也就說明讀和寫是緊密相關的。小學生對語文的學習還處于初始階段,他們在這一階段的語文基礎能否打好,對他們以后學習語文都有著很大的影響。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讀寫結合訓練,不僅能夠深化小學生對“讀”和“寫”這兩個模塊的認知,還能讓學生從最具生命力的學習活動中汲取到語文營養。
2.1 讀中學寫,提高學生語言審美素養。在讀寫結合中,其根本的著眼點就是“讀”,即學生要在閱讀中學會寫作,重要的是學生不僅僅要用讀者的心態去對待文本,還要從作者的角度去領悟文本中的美感,發現其中的妙處。例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六課《秋天的雨》一文中,用比喻和擬人的手法描寫了秋天的雨是“一把鑰匙”、“一盒五彩繽紛的顏料”以及它會“吹金色的小喇叭”、“為大地帶來豐收的歌”這樣的描寫方法將秋天的雨表現的更加美麗。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該善于了解學生的閱讀心理與寫作心理,將文中的一些關鍵字、句進行精確、扼要的解說,然后再要學生自己尋找文中值得自己學習的亮點,進行細細品讀,探究作者的寫作意圖并且進行學習。通過這種方式,學生不僅可以收貨到心得,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自己的寫作習慣與方式。
2.2 邊讀邊寫,提高學生書面語言構建。語文核心素養的最重要組成部分就是語言的構建與運用,通過邊讀邊寫這種方式就幫助學生完成書面語言的構建。邊讀邊寫是指在學習過程中開展的寫作活動,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它主要以仿寫以及補白這兩種形式展現。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有意識的將教材中的讀寫結合挖掘出來,然后設計有效的相關活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語言的學習離不開仿寫策略的使用。例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三課《這片土地是神圣的》一文中,說到:“我們是大地的一部分,青草、綠葉、花朵是我們的姐妹,麋鹿、駿馬、雄鷹是我們的兄弟……”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仿寫,讓他們表達出自己對生活的這片土地的熱愛之情。此外,在一些寫作過程中,教師也可以教學生一些特殊句式,如:“一邊……一邊……”、“有時……有時……”、“雖然……但是……”等等,這樣可以使學生在寫作時,讓他們所學的內容變得更加具有條理性。
2.3 課外讀寫,發展學生語文學習習慣。語文這門學科對課外學習的質與量都有一定的要求,與廣闊的語文天地相比,書本上所涉及的知識就像是滄海一粟。所以,學生也就很有必要在課外展開多讀多寫的讀寫結合活動,也只有將語文延伸到課外,才能更好的發展學生的語文學習習慣。所以,教師可以對推薦一些具有趣味性的閱讀材料,讓學生多讀一些有時代氣息、適合兒童年齡特點的優秀讀物,培養他們的閱讀興趣。課外閱讀也應該與寫作結合起來,譬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寫讀后感,或是將閱讀到的金典語句、優秀段落抄下來,制作成讀書卡片,這樣也是一種特殊的體驗方式。進過長時間的積累,學生不僅僅能提升自己的語文讀寫能力,還能培養對語文的學習習慣。
讀寫結合對于培養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有很重要的作用,將它運用于教學中是時,不僅具有理念上的前沿性,還有實踐上的可操作性。所以,教師應該深入了解讀寫結合的教學規律,講起更好的運用于日常的教學活動中,進而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