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錦池
(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佛崖中心小學 甘肅 隴南 742500)
在新課改背景中,要求學生學習采用探究、協作、自主的方法,很多小學老師廣泛應用小組合作教學,小組合作是指小組成員之間協作學習、探究,讓學生之間進行溝通,調動學生的自主積極性。但是目前大部分小學語文在課堂教學中,生生之間沒有進行溝通,小組合作過于表面化,通過討論得到的成果還是學生個體的思路。小學語文教師要研究怎么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實施小組合作學習方式。
1.1 小組合作學習過于形式。在新課程背景中很多教師要了解到合作學習教育作用,但想要滿足新課標教育要求,所以每節教學中都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教師沒有為小組安排學習目標,只安排學生進行小組合作,不注重研究問題的難易程度,小部分學生借此合作機會聊天,在小組討論完之后選擇幾名學生講出成果,然后進行總結,這節課就結束了,我們看出小組合作過于形式。小組合作探究容易的題目,沒有什么意義,獨自有能力解答,是不用學生之間進行溝通討論;但有難度的問題,學生沒有扎實的基礎,不知道如何下手,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就是一直在偷懶、聊天。
1.2 教師不會隨機應變。很多教師在教學設計時準備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在教學中不管時間充不充裕,也不管教學目標完成進度,小組學習是否相符講解知識。教師在課堂教學時,由于小學生的年齡小、活潑愛玩、沒有約束能力,在教學可能會產生變化,不能按照所準備的環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給到學生充裕的閱讀、學習空間,不能在規定的時間完成任務,教師就組織學生進行發言,也有可能直接講解答案,沒有發揮小組合作學習效果。
1.3 學生不積極配合協作學習。教師在課堂教學時,有的只在乎小組合作學習結果,但不關注學生怎么得出這個成果,在學生代表發表小組成果時,只要正確,那么這個小組都會得到表揚。但在小組合作中有部分成員沒有參與合作學習中,在合作學習時,學生有些內向、喜歡自我學習,不積極與其他人溝通學習,自己在一旁被動的學習。
2.1 根據學生學習情況分設小組,讓學生取長補短。學生之間有著不同的學習基礎、認知水平、興趣等差異,教師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時,不能隨學生的想法隨意組合,能夠借鑒學生的自己想法進行分組,教師觀察到不同學生的學習情況,考慮到每位學生的學習水平以及成績高低等方面分設小組。小組合作學習其目標就是讓學生之間取長補短。例如:教師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荷花”時,采用多媒體播放荷花美麗的景色,提問“文章中描寫了荷花的什么?”的問題,組織學生分設小組進行討論,讓學生積極的進入合作探究中。
2.2 靈活解決教學變化情況,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可以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性。教師要具備靈活解決課堂教學情況的能力,在教學中要培養學生地思考能力,要設計有難度的教學目標,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并通過小組進行討論,教師能夠處理在教學出現變化情況。例如:教師在課堂教學“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時,給與學生充裕的閱讀文章空間,找到文章的問題,如:“小苗與大樹分別指的是誰?”、“他們之間談了什么內容?”、“從談話中你們覺得閱讀有什么好處呢?”等問題,讓學生在規定的時間中進行小組討論,在討論超過規定時間時,教師要靈活解決教學情況,不要終結學生的討論。使學生很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協助學生明確價值觀。
2.3 找準時機指導學生,提高小組合作效率。教師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因為學生年齡小,沒有較高自主學習水平,教師要精心計劃分組合作學習,節省學生的討論時間。例如:教師在課堂教學“獨坐敬亭山”時,先安排學生簡單閱讀古詩,讓學生可以明確流暢閱讀后,分設小組進行溝通學習,觀察小組在討論遇到問題時,要簡單地進行指導,不可以將答案告知,那只會降低小組合作學習效率。教師在好的時機指導學生,大大增強學生的積極性,增強合作學習效率。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學時實施小組合作方式,增強生生之間的溝通,推動學生的學習動力,使學生自主進入到學習中,豐富自己的知識面。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交際水平、協作意識,使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進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