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小青
(四川省宣漢縣東鄉鎮西北中心校 四川 宣漢 636100)
單元整體教學是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采用的一種理念,主要是以單元為依托,老師采取單元整體備課的教學方式,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合理整合教材內容,科學引進課外資源,充分發揮小學語文教學的整體性、自主性、連貫性和動態性,把核心素養教育貫穿于整個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中。因此,下文主要從三個方面來談。一是挖掘單元整體主題,培養學生語言運用能力,二是明確教學重點難點,促進學生思維發展能力,三是聯系實際進行教學,提高學生文化審美能力。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實施單元整體教學模式,老師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找到單元內課文的聯系,挖掘課文之間的共同主題,而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緊扣這個主題進行教學,完成教學目標;老師在圍繞主題進行教學時,要把核心素養教育滲透進去,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培養學生的語言建構與語言運用能力,有利于學生對這個單元的整體理解。
例如:在教學部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時,老師就可以進行單元整體教學,《盤古開天地》《精衛填海》《普羅米修斯》和《女媧補天》這四篇課文講的都是神話故事,而學生都對神話故事非常感興趣,以“我心目中的神話故事”為教學主題最好不過了,老師在進行這一單元的教學前就可以讓學生自主的搜集其他神話故事,并且可以在課堂上為學生們流利的講故事,讓學生的語言建構和語言運用能力得到鍛煉,也有效的引導了學生對于神話故事的深刻理解。
在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中,老師在確定好教學主題后,就要設計合理科學的教學思路了,而教學思路的設計關鍵就是要明確教學重點和難點,單元整體教學要有主有次,不能太過平均化,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可以利用到一些教學輔助工具,讓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時間得到更有效的運用,也讓學生對知識的接收能力更加高效;所以說,小學語文教學除了要讓學生掌握基本的知識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培養核心素養。
例如:在教學部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時,《慈母情深》《父愛之舟》和《“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三篇課文描寫的都是親情,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就可以有主有次的進行講解,先讓學生對這三篇課文進行快速的感知,通讀三篇課文,讓學生能夠初步的把握情感基調,然后老師就可以對這三篇課文的重點和難點部分進行精講,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播放視頻、圖畫等等,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提出具有深度的問題,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加深學生對于母愛、父愛的深刻感悟。
為了拉進學生與小學語文的距離,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就可以多多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進行教學,也可以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實施單元整體教學時,老師就可以以教學主題為基礎展開實踐活動,實踐活動的開展也要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參與進去,讓學生感受到小學語文的學習是和生活息息相關的;所以說,核心素養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要能夠體現文化傳承和審美鑒賞,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例如:在教學部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時,老師就可以聯系實際進行教學,《古詩三首》《紙的發明》和《趙州橋》這三篇課文都是渲染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老師就可以為學生布置實踐任務,以“身邊的傳統文化”為實踐主題,讓學生自主的搜集資料,自主的進行調查,展開手抄報比賽,通過這個過程,學生可以對傳統文化有一個深刻的認識,對文化的傳承和理解就會深入人心,并且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鑒賞與創造能力。
綜上所述,對于小學語文來說,實現由單篇教學走向單元教學,就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老師要具備多元化的教學方式,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讓學生可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學生的語文能力,提升學生的語文水平,讓學生能夠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