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曉珍
動畫是一種虛擬的藝術,在動畫中,所有的人聲部分,即對白、旁白、獨白、內心獨白和解說等全部是通過配音來完成的。在動畫片中,配音是角色之間、角色與觀眾之間進行思想、情感交流的重要手段,一部動畫片配音的優劣,既要關注其聲音與動畫角色的外在形象以及其肢體語言是否和諧統一,又要關注配音是否能成為角色形象的標識、性格情感的載體,無論是夢工廠還是迪斯尼美國動畫片,其主要的制作模式均為先配音后動畫,由此可見:聲音的塑造可以更加形象的突出人物的特點。一部動畫片,只有做到音畫的完美呈現,那才稱得上是一部成功的動畫片??v觀我們中國的動畫片制作,其配音行業現狀如何?跟日本等國的動畫市場相比,目前的差距有多大?該怎樣縮小差距,開拓動畫配音新領域?筆者試著將這些問題進行梳理,希望能引起更多人對該行業的關注。
(一)市場不夠成熟,配音人員不夠專業
與歐美、日本等動漫產業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動畫產業整體還處于制作、發行的產業鏈前段,并未形成制作、發行、周邊產業發展經營、人才培養的完整模式。這種不完整的產業模式造成我國動畫產業難以取得較大的和可持續性經濟收益,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國動畫行業發展的速度,因而影響動畫配音行業的停滯不前。
目前國內很少有專門的動畫配音團隊,專業配音的人員更是少之又少,而且趨于老齡化狀態。開設配音專業高等院校招生規模相當小。為了彌補高等院校生源上的不足,各電視臺以及制片廠只能通過舉辦一些間斷性的配音培訓等形式來緩解壓力,但是由于缺少專業的配音演員,許多動畫片的配音工作只能由影視明星而非專門的配音演員來擔任。動畫作品制作單位也往往處于商業利益的考慮,愿意花費大量資金聘請明星配音,卻少有愿意花費高價聘請配音演員配音。此外,現有的相關影視典禮均未設置專門的配音類獎項,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動畫配音行業的受關注率低,使得動畫配音行業難以大跨步的發展。
(二)市場潛力大,專業人才奇缺
伴隨著經濟文化全球化的大格局,包括動畫片在內的影視作品在世界范圍內的流通越發頻繁。中國除了國產制作動畫片外,每年從國外引進的影視作品數量驚人,而且逐年遞增。這些“外來貨”想要在中國獲得市場,大多都要解決語言的障礙,譯制片制作是必然的結果。大量的譯制片得以完成,這就需要配音演員,當需求不斷增加時,配音演員的專業化便是大勢所趨。
目前,動畫片市場的前景十分廣闊,就國內而言:中國目前少年兒童的人數是三億八千萬人,人均擁有國產動畫片僅為0.0012秒,在日本,這個數字為5~8分鐘,這說明動畫片的市場需求和動畫產業壯大的空間非常大。同時,中國在2001年時動畫產量已超過2萬分鐘,號稱世界最大的動畫加工國,全國動畫制作公司截止2001 年已有20多家。此外,隨著近幾年國家政策前所未有的大力扶植,動漫基地、動漫節等不斷設立。可以預見的是,中國動畫具有不可辯駁的巨大市場和生產潛力。而幾乎每一部動畫片都不可缺少配音演員,所以隨之而來的是對配音演員的巨大需求。
近幾年來,特別是自2011年以來,中國配音行業發展態勢迅猛,各種配音網站更是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據了解,國內的配音網站正在高速增長,配音市場潛力巨大。隨著配音行業的發展,人們對影視作品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了,并不是像以前那樣配音員只是可以對口型就了事那么簡單,市場要求配音員需要用自己的聲音去表演,才能讓觀眾們一聽到聲音就“入戲”。很多影視作品希望能在后期制作的時間上縮短時間,能盡快的上映,所以這就真是在考驗一個配音員的能力的時候,必須在短時間內入戲,但現實是配音員的待遇并不是很高,所以部分配音員對配音工作喪失了信心,紛紛轉行,由此造成了配音人才面臨危機,配音行業面臨斷代的現象。
(一)聲優的內涵
在日本,“聲優”就是對“配音演員”的稱呼,羅馬音是seiyuu,與演員的區別就是可以隱于幕后,不露面,要的是語音效果。聲優組織在日本多與影視部門、廣告公司、政府媒體合作,多屬民間組織。但聲優因為其工作范疇、訓練方法、社會地位等不同,又不完全等于中國傳統意義上的配音演員。簡單來講,較之中國傳統意義上的配音演員,聲優是處于高度完善的教育、管理、制作體系之中的,工作范圍更廣、影響力更大的配音演員。
日本的聲優,有的是配過多種角色,如釘宮理惠、水樹奈奈、福山潤、小野大輔、神谷浩史等;也有的是因為配過一部優秀的動畫而一舉成名,讓觀眾無法忘懷的。如1986年野澤雅子曾為東映動畫公司改編的《龍珠》中的孫悟空配音,30多年過去了,野澤雅子也已經80歲了,東映動畫公司公開尋找代替野澤雅子的聲優,可是有日本網友表示,如果把野澤雅子換下來,也就表示《龍珠》的時代結束了。這除了說明野澤雅子的專業配音水平高之外,還說明了日本聲優這一行業在本國的受重視程度。
(二)聲優的行業態勢
在日本,聲優是有其所屬的事務所的。一般的配音工作,也大多由事務所接洽。聲優們在進入事務所從事配音工作之前,必須先在聲優養成所學習。事務所與聲優學校之間形成了一種互利的合作關系。更有甚者,直接由知名聲優事務所建立下屬學校。在業界享有盛譽的青二塾就是隸屬于青二事務所的聲優專門培訓學校。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日本動畫公司開始將聲優偶像化,大量推出與聲優有關的周邊,通過無線電節目、OVA、活動、網絡等傳媒,將聲優的名字作為品牌打出去,這樣操作,既有廣告效果又可增加知名度。
在現代,聲優已經成了日本年輕人夢寐以求的職業,聲優是他們通向藝術領域的捷徑,因而,聲優文化的偶像化趨勢也成為不可逆轉的現實。觀眾有時會因為一部動畫作品里有自己喜歡的聲優擔任配音的角色而選擇關注這部作品。很多優秀的日本聲優甚至有自己固定的粉絲團。聲優事務所或動畫公司基于聲優的號召力,經常會配合動漫產品的發布召開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如聲優見面會等。在獲得高人氣的關注與支持之后,聲優還會涉足動畫配音之外的工作,例如廣播劇、廣播主持、廣告配音、彩鈴錄制,甚至轉型成為歌手等等。老一輩聲優所崇尚的敬業精神和演技磨煉已經不起商業性宣傳和包裝的沖擊。對于這樣的現象,是好是壞,眾說紛紜。但不可否認的是,在動漫業發達的條件下,聲優們有了更多發揮個人本領的空間。相比于日本,我國的“聲優”行業就顯得捉襟見肘了。
基于目前我國動畫配音市場需求量大,但市場培育還不夠成熟的特點,筆者認為,可效仿日本的聲優事務所,建立商業化的配音演員經紀公司,對配音演員的事業進行全方位的宣傳規劃,對配音演員進行統一管理?,F階段應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建立配音演員人才庫。依托影視部門、廣告公司、政府媒體等,建立較為完善的配音機構,對配音人才的資料信息進行集中備案、更新、管理,方便媒體公司選人用人。
(二)加強配音演員的個人宣傳。讓配音演員從幕后走出來,在影迷答謝會、首映式、發布會、主創人員訪談等宣傳活動中加入配音演員與受眾交流的部分,讓更多的觀眾了解配音演員,進而支持配音行業。
(三)拓寬配音演員的工作范疇。配音演員除了為影視、動畫、游戲作品配音外,也可進行廣播劇、舞臺劇等其他有關工作,在提高經濟收益的同時提升配音演員的大眾人氣。
(四)更新配音演員的薪金結構。實行配音演員的薪金與產品銷量掛鉤制度,讓配音演員的酬勞直接與影視、動畫等產品的發行量掛鉤,讓市場作為評價配音質量的標準,最大限度的調動配音演員的創作積極性,全面提升配音質量。
綜上所述,我國動畫配音行業起步較晚,發展較慢,市場不夠完善,這與我國動畫產業的整體發展不平衡有關,同時也跟配音演員本身的不自信有一定的關系。在經濟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我國動畫配音行業又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在現有的條件下,借鑒日本等其他國家在動畫配音方面的成功經驗,挖掘我國動畫配音市場的巨大潛力,重拾配音演員的自信,是較為現實而又穩妥的一種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