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楠
職業院校的教學質量是職業院校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也是促進職業院校內涵發展,推進優質校建設,實施職業院校內部質量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就業視角檢驗人才培養的質量,審視職業院校教學質量存在的問題,從而調整教學計劃,改進培養過程,提升教學質量,形成一個教學診改的閉環,不僅可以將職業院校發展的立足點回歸到學生本身,而且對學校的長遠發展都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湖北工程職業學院根據教育部的《高等職業院校內部質量體系診斷與改進指導方案》進行了教診改工作,同時也啟動了優質校建設、骨干專業建設的創新發展行動計劃。在此基礎上,湖北工程職業學院積極引進第三方評價,與麥可思公司合作就畢業生培養質量、學生成長評價及畢業生的就業質量進行調研分析,為教學改革,提升教學質量提供依據。
本文研究數據由麥可思公司調研獲得。調研對象是湖北工程職業學院畢業三年后的2014屆大學畢業生。發放問卷共929份,回收問卷671份,共覆蓋了學院16個專業。調查問卷主要包括四個指標體系:就業狀況,就業特色,技術評價,中期課程評價。
通過對畢業生問卷的統計分析,主要發現:
2014 屆畢業生的能力素養受在校經歷影響,在影響程度的排序中,2014屆畢業生在校經歷對團隊合作、綜合思考、包容性、解決問題等能力和素養的影響程度相對較大。
可以看出,畢業生在校期間,能力素養方面的培養和提高對其工作所需的職業能力、素養具有一定的支持作用,如包容性是環境適應的前提,綜合思考、團隊合作、解決問題是工作中協作解決問題不可或缺的三項能力。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欠缺職業養成教育,有待進一步加強這方面的培養。
畢業生對母校的教學評價,有86%的人對教師指導的效果表示滿意;而在跨學科學習經歷方面,畢業生表示滿意的比例為62%,相對偏低。
進一步分析畢業生對課程的意見反饋發現,分別有68%、55%認為實踐實訓課程、專業核心課程需要加強。從各專業大類希望加強培養的課程類型來看,各專業大類最希望加強培養的課程均為“實踐實訓課程”。建議加強課程應用型、改進實踐實訓課程。
2014 屆畢業生畢業三年后的工作與專業相關度為41%,與全國高職2013屆同類數據相比相差15個百分點。其中,該學院二級學院之一的交通工程學院畢業生畢業三年之后,工作與專業相關度只有17%,遠低于該校其他二級學院。
在問卷調查中,畢業生回答自己的受雇全職工作是否與所學專業相關。工作與專業相關度=
調查研究數據顯示:企業獲得人才的關鍵,已經從“能力”轉變為“態度”,企業是否錄用員工首先考慮的是員工的工作態度,敬業精神和團隊合作能力,相對來說專業能力、實踐能力反而放到了次要的地位。以湖北工程職業學院為例,學院對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重視不夠,沒有專門制定關于職業素養培養的方案,在專業培養方案及方案的實施過程中體現的不明顯,在人文教育及專業教育中滲透也不夠。
在湖北工程職業學院的教學過程中存在著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主要體現在:第一,人才培養方案執行力不夠。雖然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修訂意見時有要求,理論課時與實踐課時要達到1:1 的比例,但是在人才培養方案的執行過程中,并沒有真正落實實施。第二,實習實訓課程教學效果打折。部分專業的實訓課程由于辦學資源不足,不能滿足學生的實訓要求,致使實訓課程在執行過程中大打折扣。實習課程流于形式,并沒有達到教學目標的預期效果。歸根結底,在于課程設置不合理和實施落實不到位,不能達到人才培養目標的預期效果。
由于專業設置存在的固有問題,造成課程與需求的脫節,缺乏對社會需要的及時反饋。加之,對職業指導工作的欠缺,學生并不能很好了解自己的專業、就業范圍、職業群及具體工作崗位,對社會需求認知不足。
專業設置過于狹窄,缺乏學科之間的交叉與交融,導致培養出的學生視野較窄,適應社會的綜合能力差,造成就業一段時間后,學生跳槽情況嚴重,進而影響專業的相關度。
企業錄用員工不單是看重專業和技能,更注重的是學生的職業素養。職業素養將決定學生的職業生涯質量的高低。職業院校的學生從生源上來看,生源質量差、學習興趣不濃,學習習慣差已經是眾所周知的事情,如何結合高職院校生源特點,有針對性培養是高職院校要考慮的問題。學生在學校期間,培養其良好的職業素養及職業態度,為職業生涯的起始打下堅實的基礎。建議人才培養方案中突出職業素養的培養,通過講座的方式積極影響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在專業教育上注重工匠精神的培養,在進行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的工作中,增加職業素養培養的診斷項目、診斷要素及診斷點,將職業素養的培養也納入學院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加強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的同時,還必須強化實踐育人意識,具體落實到教學上,主要通過課程來實現。著力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制定切實可行的實踐教學方案,逐漸完善實踐教學體系。實踐教學是一個系統培養學生的過程,幫助學生將理論學習和動手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統籌安排實踐教學既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也是提高就業質量的重要舉措。
近幾年來,各級各類的職業技能比賽層出不窮,以賽促教,以賽促學已經成為主導思想,學院各專業應結合職業技能比賽的技術指標以及相關專業調研的崗位分析,結合學院實訓條件實際及開設的課程特點,靈活分配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比例,制定相關教學管理規定規范實踐教學。全面實施課程改革,重塑實踐教學體系,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以崗位需求為出發點,以傳統的學科教學體系為突破口,以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為中心,逐步提高畢業生的專業能力,實現與工作崗位的零對接。
通過各種形式加強實踐教學是提升教學質量的關鍵,但是避免實踐教學的形式化也是不可忽視的問題。主要體現是三點:第一,強化校內實踐教學的效果。第二,根據不同專業的教學特點,有組織地讓學生到生產一線觀摩,實地了解,掌握一手材料。第三,積極引導學生去實踐基地教學是關鍵所在。
目前湖北工程職業學院設有就業指導教研室。就業指導課程分為兩個部分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和大學生就業指導。職業生涯規劃采取網絡課程形式,共32課時。大學生就業指導采取講座的形式,共12個課時。就業指導的教師大多數由各學院的輔導員承擔,并沒有專門人員從事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提高學生的就業率及就業之后的專業相關度,就要加強大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結合學院工作實踐,建立適應本校學生發展的就業指導模式,發揮就業指導的指引、教育作用,滿足大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學院應成立就業指導中心,聘請專業的老師從事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從學生入學初期就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職業指導,并貫穿于學生的整個在校期間。指導教師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職業生涯指導,引導個體進行自我剖析、分析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確定職業目標,從而為職業生涯做準備,幫助學生制定職業生涯規劃,采取各種措施實施,為畢業生的職業選擇提供科學可靠的依據,從而提高就業的相關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