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鈞
(寧夏銀川興慶區第十九小學 寧夏 銀川 750003)
前言
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極大地拓寬了教育信息的范圍,不僅更新了教師的教學手段,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強了教學效果,吸引了學生了注意力,已經成為實現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方式。
1.1 對信息技術缺乏正確的認識和了解。信息化技術雖然在小學課堂得到了快速的普及和應用,但是由于小學教師對于信息技術缺乏必要的認知,導致信息技術在課堂中的應用效果并不理想,沒有真正發揮信息技術的實際價值。很多教師普遍認為只要利用多媒體制作課件,在課堂上給學生播放課件就是應用了信息技術。還有的少部分教師認為多媒體課件并沒有應用的必要,只是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對實際教學并沒有任何幫助,并且也沒有那么多的時間來制作課件,沒有制作的必要。這些教師都存在著對多媒體技術缺乏正確的認識,對制作課件沒有積極性和主動性[1]。
1.2 缺乏信息技術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來說,信息技術水平的高低與信息素養水平的高低有很大的關系。網絡為教師的教學提供了更加豐富的教學資源,使教師豐富了教學內容,所以教師會優先選擇網絡作為主要的教學資源,在實際教學中會增強教學效果,提高教學效率但是由于教師信息技能水平有待提高,使得教師在挑選網絡資源的時候受到很大的限制,不能針對性的進行選擇優質教學資源,而且還浪費了很多的時間。有的時候很簡單的課件,卻需要很多的時間去制作,極大地影響了教師使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的信心。所以,缺乏信息技術能力是影響教師應用信息技術的另一個關鍵因素[2]。
1.3 培訓工作力度不夠。由于小學教師受傳統教育方法影響較深,并且我國應用信息技術教學較發達國家晚,所以我國小學教師的信息素養水平與其他國家還存在一定的差距。之所以會出現這種弊端,與培訓力度不夠也有很大的關系。當前小學教師的信息技術培訓工作,還只是停留于表面形式,并沒有實際的培訓內容,已經不能滿足當前小學教師對于信息技術的需要。很多教師普遍反饋,當前的培訓只要交上費用,甚至不用去上課,就可以得到相關資格證書。
2.1 理論學習程序化。小學教師對教學信息化缺乏正確的認識,是影響信息技術應用的主要的因素。為了提高小學教師應用信息技術的能力,應該加強小學教師對理論知識的學習,使小學教師能夠創新思想,改善教學方式,接受新知識的學習。可以組織教師針對信息技術進行學習,使教師對信息技術有正確的認知,并將科學的信息技術知識應用到實際教學中。積極鼓勵教師參加信息技術相關的會議,與專業人才進行溝通和交流,努力完善自身存在的不足,提高對信息技術的認識,在實際教學中更好地應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
2.2 提高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當前小學教師缺乏信息技術能力是影響小學教師應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的另一影響因素,為了提高小學教師應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的能力,可以建立小學資源庫,使小學教師在制作課件查找教學資源時的內容更加統一,使相關數據更加準確、可靠,為教師查找教學資源提供更多的方便,為教師節約時間,避免時間的浪費,并且可以從教師的實際教學需要考慮,優化配置教學資源,對現有的教學資源進行科學、規范化的管理,使教師通過簡單的方式就可以快速找到所需要的教學資源,提高應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的能力。例如,在學習欣賞電腦動畫時,教師就可以事先制作flash動畫,在課堂上讓學習進行觀察,發現其中的原理,激發學生對于動畫的學習興趣[3]。
2.3 加強培訓力度。要想科學、全面地提高小學教師應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的能力,就要結合現實實際,加強教師的培訓力度,努力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才能適應當前小學教學的發展。因此,要針對性的根據教師的實際教學需要,開展針對性的培訓,使培訓不再只是停留與形式,培訓內容更加豐富。同時,在教師參加完培訓課程后,還要根據培訓內容進行相關的考核,使教師加強對于培訓知識的學習,對培訓增加關注和重視,積極利用培訓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加強對于信息技術的學習,使其能夠更好地應用到實際教學中,更好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信息技術的應用加快了小學教學形式的變革,豐富了小學教學的形式,使學生課堂中更加集中注意力,有效提升了課堂效率,為了更好地應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教師應該不斷加強學習,努力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